宋慶齡: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

時間:2011-08-17 15:53   來源:人民日報

  他生在帝國主義壟斷資本開始統治世界之前。他出生的時候,國內的封建王朝剛剛受到太平王國農民革命的震撼,我國人民還剛剛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接觸。

  當他離開人間的時候,帝國主義力量正他生在帝國主義壟斷資本開始統治世界之前。他出生的時候,國內的封建王朝剛剛受到太平王國農民革命的震撼,我國人民還剛剛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接觸。

  當他離開人間的時候,帝國主義力量正不可一世,歐洲列強處心積慮要瓜分我國領土,近鄰日本的軍國主義也不斷威脅著我們整個國家的生存。國家被軍閥們分割成幾部分,他們各自直接或間接地同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相勾結,在他們割據的地區壟斷軍械彈藥的進口。當時四分五裂的中國,已成為帝國主義肆意爭奪的獵物。

  今天,中國發生了多麼偉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變化!在中國共産黨和毛主席領導下,中國人民已經搬掉了帝國主義侵略、封建統治和官僚資本壟斷這三座大山。中國人民不但勝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並且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光輝的成就。中國人民緊密地團結一致。我們的政治制度、社會組織和經濟在本質上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進,而帝國主義則開始瓦解,並且正面臨著無可逃避的政治和經濟危機。

  那末,我們現在為什麼還要來紀念孫中山呢?我想,這是為了使我們永遠懷念中國民主革命時期這位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我想先談一談孫中山的性格。

  孫中山是一個有遠大目光和深刻預見的人。因此,他的一生是一個頑強的革命者的一生。他一開始就不相信封建王朝,而隨著革命的發展,他對人民則産生越來越大的信心。他看到了官場的腐敗,統治者對人民作威作福、對帝國主義則俯首貼耳,於是他決心推翻清朝。同他成為鮮明對照的是一些他的同時代人如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他們雖然充分了解君主政體的種種弊端,但是不信任人民,不敢進行革命和建立共和政體。他們主張的是君主立憲。康有為後來甚至於參加了妄圖擁戴清帝復辟的小集團。

  六十多年前,一九○五年七月,孫中山在對東京華僑和學生發表的演説中,駁斥了君主立憲的綱領。他説:“且世界立憲,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稱為真立憲。同一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之共和,而為此不完不備之立憲乎?”①孫中山有信心和勇氣宣佈這個主張,因為他堅信中國人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超過日本,甚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像梁啟超這樣的改良主義者卻硬説中國人民只能模倣和追隨西方,沒有能力超過西方。在西方國家面前,梁啟超和所有改良主義者簡直是懦夫。

  當時的保守派和改良派嘲稱孫中山為“孫大炮”。這只能説明他們自己鼠目寸光,缺乏勇氣和信心,缺乏對永遠要求進步的人民的同情。我們知道,理想和遠見是幹革命的必要前提。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可能有革命。

  一個革命者,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鬥的人,總是不知道疲倦的,總是把未來看作是光明的。列寧在一九一三年,早在他和孫中山開始通訊之前(這些信件由馬爾林同志傳遞,他現仍住列寧格勒)就從革命精神和革命前景方面談到了“落後的歐洲和先進的亞洲”。②列寧對孫中山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列寧對那時正在進行的中國革命的勝利也充滿著信心。

  可一世,歐洲列強處心積慮要瓜分我國領土,近鄰日本的軍國主義也不斷威脅著我們整個國家的生存。國家被軍閥們分割成幾部分,他們各自直接或間接地同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相勾結,在他們割據的地區壟斷軍械彈藥的進口。當時四分五裂的中國,已成為帝國主義肆意爭奪的獵物。

  今天,中國發生了多麼偉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變化!在中國共産黨和毛主席領導下,中國人民已經搬掉了帝國主義侵略、封建統治和官僚資本壟斷這三座大山。中國人民不但勝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並且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光輝的成就。中國人民緊密地團結一致。我們的政治制度、社會組織和經濟在本質上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進,而帝國主義則開始瓦解,並且正面臨著無可逃避的政治和經濟危機。

  那末,我們現在為什麼還要來紀念孫中山呢?我想,這是為了使我們永遠懷念中國民主革命時期這位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我想先談一談孫中山的性格。

  孫中山是一個有遠大目光和深刻預見的人。因此,他的一生是一個頑強的革命者的一生。他一開始就不相信封建王朝,而隨著革命的發展,他對人民則産生越來越大的信心。他看到了官場的腐敗,統治者對人民作威作福、對帝國主義則俯首貼耳,於是他決心推翻清朝。同他成為鮮明對照的是一些他的同時代人如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他們雖然充分了解君主政體的種種弊端,但是不信任人民,不敢進行革命和建立共和政體。他們主張的是君主立憲。康有為後來甚至於參加了妄圖擁戴清帝復辟的小集團。

  六十多年前,一九○五年七月,孫中山在對東京華僑和學生發表的演説中,駁斥了君主立憲的綱領。他説:“且世界立憲,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稱為真立憲。同一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之共和,而為此不完不備之立憲乎?”①孫中山有信心和勇氣宣佈這個主張,因為他堅信中國人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超過日本,甚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像梁啟超這樣的改良主義者卻硬説中國人民只能模倣和追隨西方,沒有能力超過西方。在西方國家面前,梁啟超和所有改良主義者簡直是懦夫。

  當時的保守派和改良派嘲稱孫中山為“孫大炮”。這只能説明他們自己鼠目寸光,缺乏勇氣和信心,缺乏對永遠要求進步的人民的同情。我們知道,理想和遠見是幹革命的必要前提。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可能有革命。

  一個革命者,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鬥的人,總是不知道疲倦的,總是把未來看作是光明的。列寧在一九一三年,早在他和孫中山開始通訊之前(這些信件由馬爾林同志傳遞,他現仍住列寧格勒)就從革命精神和革命前景方面談到了“落後的歐洲和先進的亞洲”。②列寧對孫中山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列寧對那時正在進行的中國革命的勝利也充滿著信心。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