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孫中山——中華民族永遠的旗幟

  時間:2006-09-25 10:34    來源:     
 
 

 

——為紀念辛亥革命90週年而作
 
林治波
 
     

  今天是辛亥革命90週年紀念日。在這個日子裏,我們不能不緬懷投身這場革命運動的前輩們,尤其是這場革命運動的領導者孫中山先生。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90年前的中國,是一幅悲慘的景象:帝國主義列強耀武揚威地佔領著我們的首都和戰略要地,貪婪而蠻橫地掠奪著中國的財富,統治著中國的是一個封建專制、腐敗軟弱的滿清政府。中國人民承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華民族處於瀕臨滅亡的境地。正是在這個時刻,以孫中山為首的愛國者奮起發動辛亥革命,以血的代價推翻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開啟了中國進步的閘門和“振興中華”的道路。對於那些為拯救祖國、復興中華而赴湯蹈火的革命先驅,我們是不應忘卻的。

  儘管孫中山先生也免不了種種的缺陷,比如對國情缺乏深刻細緻的了解,把中國革命看得容易了些,有的革命主張不切實際,甚至某些革命同人對他還有“足不履危地”等種種微詞;但這並不能遮掩孫中山先生的光輝。在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度裏,孫中山作為一個政治領袖,格外鮮艷奪目。因為,他有著許多同輩甚至後輩領導人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優長:寬廣的世界眼光,開明的思想主張,現代的人格修養,在他的身上幾乎沒有封建的遺存。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順應進步潮流的思想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使他善於吸收外國的經驗,比如日本迅速實現現代化的經驗,英美的現代化制度模式,俄國的組織方法,等等。但孫中山不是盲目地學習西方。和同時代許多人相比,他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夠清醒地覺察到西方社會存在的嚴重不公正狀況,並力圖加以避免。毛澤東説:“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偉大,不但因為他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為他能夠‘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解釋,樹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

  孫中山是一個堅強的革命先驅、偉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屢遭挫折,但從未放棄理想:建立一個基於社會正義的民主社會;他一生策略多變,但目標堅定不移,這就是實現中國的統一和富強,以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他為了拯救和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當我們享受著今天的生活,應當飲水思源,想到這裡面有孫中山先生的一份功勞;當我們看到現實生活仍有種種的不盡人意,我們應想到孫先生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的現代化還沒有實現,我們的國力還不夠強大,我們的生活還不夠富裕,我們的法治還不夠健全,我們的祖國還沒有完全統一,我們“仍需努力”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政治領袖的歷史地位終究要經受歷史的檢驗。換言之,一個政治領袖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應取決於歷史對他的評價和人民對他的議論。古往今來,多少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多少亭臺樓閣灰飛煙滅,多少帝王將相曇花一現;而孫中山卻作為一種信念的象徵,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受到後人的無盡緬懷。可以這樣説,在上個世紀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孫中山以其卓越才能與卓著功勳在全球範圍內確立了世紀偉人的崇高地位;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上,儘管聖賢偉人頻繁登臺,英雄豪傑層出不窮,但堪與孫中山比肩者,寥若晨星。

  我們正在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正是孫中山先生未競的事業。完成這個事業,需要我們從孫中山那裏汲取智慧和力量。可以斷定,孫先生雖早已逝去,但他依然會對中國的未來發揮巨大作用。因為孫中山的思想主張對於中國的現代化至今仍具有重大的借鑒和啟發意義,因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和祖國的完全統一離不開孫中山這面旗幟。在這個問題上,專門從事孫中山研究的美國史學家Harold Z.Schiffrin的觀點頗有見地:“孫中山是海峽兩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兩岸重新和平統一,將證明他們對孫中山的共同懷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礙的心理溝通。”

  鬱達夫説得好:“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這是多麼精闢的真知灼見!

  孫中山——一個值得我們擁護、愛戴、崇仰的偉大人物;孫中山——中華民族永遠的旗幟。 


(來源:人民網 2001年10月10日)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