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巷龔氏宗祠----古榕巷龔氏宗祠係屬小宗,位於泉州城內古榕巷後街埕,建於清 同治(1862-1871年)間,佔地約兩畝,坐南朝北。祠門畫有一對門神,門上懸挂“世翰林第”匾額。
自清 順治至同治間,龔必第(字體升,號天階)1652年選翰林院庶吉士,授南昌推官,1826年龔顯曾入翰林院,散館後授編修。龔氏三人先後被欽點翰林,其宗祠上懸挂“世翰林第”,當之無愧。 一進祠門過一天井是朝東的二重門,進入二重門後便是朝北的正祠,正祠下落為三開間,中間埕院,兩翼護厝與正祠相連。正祠高聳寬敞,配有兩廂,可以住人。廂前東西各置邊門,西門通往書房。抗日戰爭勝利後,住書房的龔氏族人典賣給張家。
正祠中高懸春溪公(翰林龔維林)神牌,神龕中奉祀龔氏列宗神主,整個正祠兩旁懸挂明清時期的文魁、經魁、進士、恩貢、歲貢、副魁等牌匾,族人每年在此舉行春冬二祭,是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十六歲以上男丁方可參加祭典。
繼明 萬曆年間南塘龔雲致(湖廣道監察御史)、龔廷賓(戶部主事、員外郎中),清 順治間龔必第(翰林、南昌推官)、龔九震(兩署順德、廣平知府)、龔龍見(湖南衡州知府)、龔錫瑗(湖南寧遠令)之後,南塘龔氏另一支系又再崛起,保持了“名門望族”的聲譽。
自清 乾隆六十年(1795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此支系人才輩出。繼舉人龔元之後,龔維琨、龔丕江、龔丕科、龔丕疇、龔顯鶴、龔顯鵬、龔顯禧等八人先後鄉試中舉,龔維林、龔顯曾祖孫欽點翰林。“一門八文魁、三代兩翰林。”在泉州實為罕見。
龔氏家祠代有修葺,80年代大門及下落瀕臨倒塌,只好改建,外表已不是當年的模樣,遺憾的是“文革”初,主祠懸挂的匾額遭到毀滅性破壞,蕩然無存。 今主祠仍然保持原貌。
(來源:中國古玩網)
編輯: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