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龍山曾氏大宗祠

  時間:2006-05-23 17:10    來源:     
 
 

 

  龍山曾氏大宗祠----泉州名祠,位於泉州城西龍頭山。20世紀50年代後期“大躍進”時被拆改作油廠、倉庫,2002年動工復建。

  曾氏的一大重要派系為“龍山衍派”,而“龍山曾氏大宗祠”是曾氏家族開拓南疆歷史的發源地。宗祠面對群山,山勢聳峙,旁臨大江,碧波盪漾。祠之庭中有幞頭(古代頭巾)美石,宛如將軍坐鎮於此。祠之右有奇石筍峭如文筆;祠之左又有環石像硯池,林泉潤澤,四時蔥蘢。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黃巢起義,一時烽火彌天,衣冠紛紛南下。唐光啟年間(885~887年),曾參的第三十六世裔孫曾延世,官為唐團練使、光州刺使、開閩侯、贈金吾上將軍晉光祿大夫,奉旨率家族與其內弟王潮、王審知等攻入福建,轉戰福、汀、漳、泉諸州郡。于唐光啟二年(886年)定居晉江泉州城西的龍頭山一帶。曾延世執行輕徭薄賦、扶農桑、重山海、護工商,整吏治、任賢才、興儒業、振文化等一系列方略,使閩地得以安定,出現了歷史上少見的繁榮時期,為福建的發展立下了功勳,遂成為曾氏龍山衍派一世祖。宋端拱二年(989年),高中榜眼的曾會(八世祖)的故居建為“榜眼府”;其次子曾公亮拜相以後,仕官于河南,將此府改為曾氏家廟,即“曾氏大宗祠”,宋元豐元年(1078年)閏正月十二日,宋神宗皇帝為褒揚曾公亮卓越功勳而賜額“宣靖”,又稱“宣靖祠”。現今“龍山”派曾姓的住宅大門上方,常見一石匾,上書“龍山衍派”、“三省傳芳”、“魯國傳芳”以及“武城衍派”,以志不忘其祖。

  曾氏世代繁衍,人才輩出,史志稱曾氏世家登宰輔,有“一門三元”、“四宰相”、“九位元輔大臣”、“封贈十一公”等榮耀。有宋一代,以曾會榜眼開先,曾從龍狀元繼美,所謂簪纓盈壁,玉笏滿床,榮顯門第,威望布于全國,有“曾半朝”的美譽。其中著名的政治家、軍事科學家、學問家曾公亮以其治國安邦之才,名列一代名宰,膺獲“兩朝顧問,定策亞勳”之殊榮。元代之始,蒙古人入主中原,曾氏不屈,“宦不仕元”,隱姓埋名百年之久,此宗祠也被嚴重毀壞。至明朝曾氏複姓,二十五世祖、明進士、禮刑都諫曾仲魁才主持復建此宗祠。又經清代屢次修建,恢復原貌。

 

(來源:中國古玩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