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臺灣紀氏大宗祠的由來

  時間:2006-05-22 16:49    來源:     
 
 

 
  吾臺灣龍津紀氏宗祠之由來,自元朝長者公(字德穎)于元朝元佑年間由福建、同安分居安溪縣新溪裏五里埔(今安溪縣宮橋鄉美寮)為安溪肇基始祖,傳至第十代,于顯公(號雙溪)、肇西公(啟酉)、于讓公(號肖溪)、大為公(字仁賢)、于吉公(公保)、于德公(公振)等子孫,均在清朝乾隆年間遷徙來臺。當時棲息梧棲陳厝莊(今梧棲鎮南簡裏),因與蔡氏莊民起紛爭再次移居海埔厝(今龍津村),在此落地生根。定居後約在百年前先祖為感念列宗德澤,於是六大柱子孫在海埔厝(今公厝所在地)興建一座草頂土角墻祠堂(公厝)祭祀祖先,後經哲明公將草頂翻修為瓦頂,至1935年被大地震震毀,不久再由族親集資重建一座瓦頂土磚混合墻祠堂。

  該祠堂歷經數十年風霜歲月,瓦破墻裂險象環生,乃于1974年間,紀乃臣、紀清連、紀金、紀國豐等諸位宗親熱心修補一次,及其日後雖有斷續小修多次,很難維其舊觀,隨時有倒塌之虞,極須重建,於是紀信行宗親領銜倡議敦請國豐、秉正、坤洲、俊男、清吉、榮建、榮坤、鎮佳、華輝、火生、榮元、忠男、炎福、孟標、瑤琴、文宗、坤宋、遠生、完結、文隆等宗親積極籌組重建委員會,幾經奔走獲紀竹林、紀育水、紀乃潛等諸宗親熱烈支援,于1989年二月二十六日召開第一次重建籌備委員大會,公推紀竹林為主任委員,並選出各項委員以推動重建事務,決議原址重建三層現代永久性建築,委託紀肇堂設計畫圖,紀文宗負責營建,于十二月三日正式開工。1992年(農曆十月二十四日)大堂初步完成,先奉祠祖先牌位,再陸續完成各項裝飾工程及祠堂設備迄今。並訂每年農曆十月二十四日為紀氏宗祠“堂慶”,歡迎紀氏宗親回來祭祖和“吃公”,大家同聚一堂。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