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在臺交流活動,回到祖國大陸,回到各自所在的城市、課堂,恍惚間一週的時間已然過去,再次談起寶島之旅,“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之大陸高校師生赴臺參訪團的同學們唸唸不忘,依然是感情二字,是對岸我們熟悉了幾千年的文化、血脈……
繁體字的記憶
走到對岸,首先接觸到的文化資訊就是迎面而來的繁體字。
遇到疑難繁體字,同學們不由自主地湊在一起煞費腦筋地去讀寫。但是貴州大學的袁帥卻很自豪,因為從小練習書法,處處繁體字的臺灣對她來説格外親切。
“小時候傻傻的,就好像自己識得繁體字,就很了不起,因為別人不會。長大了,覺得繁體字是一種象徵,閒來提筆揮毫幾幅字,也算是一種東方式文人的素養和情趣。”袁帥説,特別是這次來到臺灣,才發現,原來繁體字還可以有另一種意義。“那就是傳承與聯繫。臺灣的繁體字,讓我覺得親近和自然,讓我覺得兩岸並沒有走遠,我們都還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空氣裏。”
回來後,袁帥有感而發用繁體字創作小文,文章中寫道:“余光中的詩或許還記得,是海水暈染了他的鄉愁。海水,一頭連著我們,一頭連著寶島同胞。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是最符合兩岸人民利益的事,唯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交流,我們的心才能貼得更近,生活還將前行,我們依然血濃于水。”
難忘臺北的品茶論道
在參訪團中,北京語言大學的李鵬同學是個很用心的人。從抵達臺灣的第一天,集體活動之餘,他總是走到街頭巷尾、茶館商店,和臺灣同胞深入交流。
“我深信,我就是印著傳統文化印記踏上臺灣土地的,事實上交往中我也發現,臺灣同胞也好奇,他們也急於了解我們大陸的同胞是怎樣看待傳統文化、看待兩岸關係的。”李鵬説。
在臺北自由活動時間,李鵬曾到一家名為“莊子茶館”中喝茶,結識了經營這家茶館的大姐,這位大姐得知李鵬來自祖國大陸,和他一見如故。“她告訴我,她開始非常喜歡孔子的學説,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漸漸又開始喜歡莊子。又由於一直鍾情于傳統的茶道,她開了這家茶館,名曰‘莊子茶館’。”共同的話題,讓李鵬和大姐聊了很久,忘年交的友誼早已沒有了海峽的界限。臨別時,大姐久久地向他揮手,希望他能再次來到臺北,和她一起品茶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