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黃埔係的産生和榮辱

  時間:2008-08-01 11:18    來源:     
 
 

  "黃埔係"的産生及由來



   "黃埔係"因黃埔軍校而得名。1924 年6月16日,在蘇聯和中國共産黨幫助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黃埔島開學,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以後該校幾易校名。南京政府成立後,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仍由蔣介石任校長。抗戰爆發後,軍校遷到四川成都,1946年初遷回南京,又改名陸軍軍官學校。到國民黨政權在大陸敗退時,軍校第二十三期學生3000多人隨胡宗南撤退到西昌一帶,除投誠被俘外全部被殲。至此,軍校不復存在。

    軍校共有洛陽、武漢、成都、廣州、昆明、南寧、西安、迪化等九所分校,起止時間為1926-1949年不等。從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軍校共培養32萬餘人。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養了七期13000余人。這些人中的多數形成了國民黨中央軍的骨幹-"黃埔係"。

    但是,黃埔師生不等於"黃埔係"。二者的區別:

    一、是否為前七期的畢業生,越早資格越老,權力也愈大;

    二、是否掌握相當的軍政權力和是否忠於蔣介石倡導的"黃埔精神"。

    所謂"黃埔精神",就是要"服從校長、盡忠黨國,精誠團結,成功成仁。蔣介石並以自裁于陜北的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自裁于孟良崮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等為典範。按此標準,儘管黃埔師生中官拜將校的頗不少見,但真正效忠於蔣介石的,畢竟是少數。

"黃埔係"的榮辱與沒落


    "黃埔係"是蔣介石利用長期擔任校長之便,以國家力量豢成效忠其個人的一支武裝力量。但"黃埔係"從出現到羽翼豐滿有一個長期的過程。1924年10月,黃埔學生軍與友軍一起平定商團叛亂後,于11月和12月先後正式成立軍校教導第一、二團,由何應欽(日本士官學校生)、王柏齡(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生)分任團長。次年參加北伐東征,此為黃埔校軍時期,也是"黃埔係"萌芽時期。

    1925年2月,國民黨中執會決定成立黨軍第一旅,旅長何應欽,校軍一變為黨軍。4月組建以錢大鈞(保定軍官學校五期留日生)為團長的第三團,6月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後增加了第四、五團,由劉堯宸(保定軍官學校七期騎科生)、蔣鼎文分任團長,此為國民黨黨軍時期(站長按語:事過境遷,現在人民解放軍也是黨軍,即中國共産黨黨軍,成為一黨專政的基石,站長認為當今世界,軍隊應該歸國家和人民所有,不應該是某個政黨的私有財産,這樣才有利於國家政權的進步和民主的發展)。

    1925年8月第一旅擴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何應欽,原黨軍第四、五團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兩師合為第一軍,全是黃埔子弟,軍長蔣介石(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留日生),次年參加北伐。此為國民革命軍成立時期。

    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為"黃埔係"初步形成時期。北伐軍佔領東南一帶後,蔣介石將第一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是上海大屠殺的主要兇手之一,是"黃埔係"重要人物劉峙(保定軍官學校二期步科生)任師長的第二師。

    在1929一1931年的新軍閥混戰中,蔣介石依靠"黃埔係"這支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先後打敗了唐生智(保定軍官學校一期步科生)、張發奎、李宗仁、石友三、閻錫山和馮玉祥等部。期間,除中央軍尤其是"黃埔係"外,其他部隊幾乎均叛變過,並相繼投靠蔣介石。蔣介石通過改編、改組這些軍隊,大批安插、起用"黃埔係"軍人到要害崗位上,從而大大擴展了他的軍事實力。由於"黃埔軍"軍隊在組織、紀律上相對比其他部隊要強些,財政、裝備、後勤也較為充足,故在歷次戰爭中屢敗眾軍閥,從而政治軍事實力愈益雄厚。此後在多次進攻蘇區,"圍剿"紅軍時,"黃埔係"都是主力。但此時的"黃埔係"未能全部掌握大權,在十年內戰時期(1927-1937年),國民黨軍隊指揮大權多為"保定係"與黃埔教官,黃埔學生中除胡宗南等少數人外,一般只是中層軍官,未掌握上層指揮權。

    在抗戰時期,黃埔出身的許多將領紛紛率軍上陣與日軍作戰,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有謝晉元,戴安瀾等20多名將領壯烈殉國。也正是在抗戰時期,"黃埔係"全面形成,其骨幹紛紛當上了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乃至戰區司令長宮,從而完成了軍界的接班部署。

    全面內戰時期,"黃埔係"勢力達到了頂峰。三年內,國民黨軍隊的第一線指揮官如:地區"剿總"、綏靖區、警備區、兵團、軍、師管區的司令官以及軍、師長,大部分來自"黃埔係",甚至中央軍事部門的指揮大權也部分掌握在他們手中。"

    "黃埔係"可分為黃埔教官和黃埔學生。前者乃是在黃埔軍校開辦之初,蔣介石從保定軍校、雲南、廣東、浙江的陸軍講武堂、江西海陸軍講武堂、日本士官學校以及留俄、留法勤工儉學人員中挑選來的教職官員。他們到黃埔後,受戒于蔣介石,念得蔣氏真經,修成黃埔正宗。蔣介石靠他們起家,因為一則黃埔學生要由他們來訓練教育,二則黃埔畢業生缺乏獨立作戰和指揮的能力和經驗,要執掌軍隊大權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時間。在這個過渡時期,要由他們來支撐帶領黃埔學生。故在黃埔學生羽毛未豐之前,黃埔教官一路領先,執掌了中央各軍事部門的大權,即使在抗戰和全面內戰時期,仍未衰落。其核心人物有:

    曾任交通部長、北京軍需學校畢業的俞飛鵬;

    曾任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上海特別市市長、保定軍官學校五期留日生錢大鈞;

    曾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浙江講武堂畢業的蔣鼎文;

    曾任徐州"剿總"總司令、保定軍官學校二期步科生劉峙;

    曾任空軍總司令和國防會議秘書長、保定軍官學校八期步科生周至柔;

    曾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和參謀總長、保定軍官學校六期步科生顧祝同;

    曾任行政院長,陸軍總司令、中央評議會主席團主席、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何應欽;

    曾任國民黨副總裁、參謀總長、軍委會政治部長、保定軍官學校八期炮科生陳誠等。

    黃埔學生中雖僅有胡宗南一人得上將銜,但卻掌握著軍隊的實際權力,從而真正成為國民黨軍隊的中堅和骨幹力量。

    乃至四十年代後期,黃埔學生在國民黨軍政界中可謂將星閃爍,冠蓋如雲。其主要人物,幾乎均為前七期生,最神氣的是前三期,前後界限分明,高一期壓死人。在前七期中,也有不少後期生超過前期生而居高位的。

    在黃埔學生中,兵團司令以上的將領有百餘人。

    其中3人當上國防部長:一期生黃傑、陳大慶,四期生高魁元;

    任過參謀總長的有:一期生桂永清、王叔銘,五期生彭孟緝。

    而各軍兵種司令也多由黃埔畢業生擔任。如:

    桂永清任過海軍總司令;

    王叔銘任過空軍總司令;

    關麟徵任過陸軍總司令;

    裝甲兵司令由二期生沈發藻擔任;

    憲兵司令由七期生羅友倫擔任;

    軍統局長由四期生戴笠擔任;

    保密局長由四期生毛人鳳擔任;

    安全局長由二期生鄭介民擔任。

    還有國防大學、國防研究院、海軍軍官學校、中央警官學校、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等軍校校長均為"黃埔係"學生。

    在反共內戰時期,最高軍事指揮官如各"剿總"司令、綏靖司令、兵團司令、軍團司令及各軍師長,也多由"黃埔係"成員擔任。

    蔣介石與"黃埔係"的關係是互為利用。一方面,蔣介石依靠"黃埔係"起家,實行專制獨裁,另一方面,"黃埔係"成員必須依靠大權在握的蔣介石以實現自己的權力慾望,步步高升,佔據軍界要職。同時蔣介石在職務、裝備、後勤、作戰等方面給予 "黃埔係"種種特權,而"黃埔係"則效忠於蔣介石個人,其中不乏為之效死力者。

    1949年大陸解放前夕,"黃埔係"繼大革命後出現第二次大分化,他們與"保定係"的不少將領先後走向光明,加入了革命陣營。"黃埔係"逃到臺灣者則多為陳誠、蔣經國所排斥,有實權者在數千"黃埔係"成員中不過數十人而已。使紅極一時的胡宗南也遭冷遇,多數生活無計,茍活於世。至此,"黃埔係"沒落了。

 
編輯:何明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