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歷年大事記(西元1895-1945年)

  時間:2005-08-18 11:31    來源:     
 
 
1895 清光緒21

                  訂馬關條約,割臺澎給日本。


                  臺灣宣佈獨立。《辭海》


                  二月廿九日(陽曆三月廿六日)日本北志島混成支隊佔領澎湖。《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三月廿三日(陽曆四月十七日)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五月二日(五月廿五日)臺民求援清廷未果成立臺灣民主國。《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五月六日(五月廿九日)日本近衛師團自澳底登陸。《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五月廿五日(六月十七日)日本正式接管臺灣。《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日人開始武力佔據臺灣。


                  八月,設臺灣民政支部雲林出張所。


                  十月五日,簡義與徐驤所率領民軍在斗六抗日,徐驤戰死後,簡義即率領民軍退入雲林縣斗六與林屺埔街交界的觸口山與大坪頂一帶〈今竹山往林內,清水溪與濁水溪匯合處〉山區,會合柯鐵建立“鐵國山〈今古坑鄉〉”為武裝抗日基地,做長期抗日計劃,留下臺灣中部壯烈武裝抗日史實。


                  日本總督府公佈“林野取締規則”律令,將臺灣的山林土地一一收歸官有。


1896 清光緒22


                  四月,總督府將雲林改隸臺中縣,並設立“雲林支廳”于斗六街。廳長松村雄之進于四月五日到任視事,且在六月十日由臺中的第二旅團派來一連隊駐防斗六街。鐵國山簡義、柯鐵,即率領六百餘民軍突擊斗六街,隨即返回鐵國山。翌日日軍的小部隊進襲鐵國山,卻受到民軍劇烈反擊,死傷數十人之後敗退斗六街。旋至六月十六日,斗六廳長松村雄之進及時發出警報,為此第二旅團即從臺中派來一聯隊,開始掃蕩鐵國山一帶山區,一連七天,到處施展報復,焚燬民房四千九百二十五戶,殘殺約三百名無辜百姓,受害範圍擴及五十余村莊,斗六街及石龜溪莊最為慘重,是謂“雲林大屠殺”。


1897 清光緒23


                  廢“雲林”稱呼,恢復斗六舊名,設斗六辦務署,隸屬嘉義縣。


1898 清光緒24


                  戊戌年大水。《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頌布保甲條例,下達匪徒刑罰令。《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899 清光緒25


                  設立林圯埔公學校,設立臺灣銀行。《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00 清光緒26


                  成立臺灣制糖株式會社。


                  北臺南公眾電話交換開始。《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01 清光緒27


                  林圯埔屬斗六廳,設林圯埔支廳(廳址于現新郵局處)。《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02 清光緒28


                  陽曆三月四日〈農曆正月二十五日〉紅花白花事件,日本誘殺抗日份子,全臺同步進行,一網打盡。《臺灣島抗日秘史》


1903 清光緒29


                  成立東大演習林(臺大實驗林之前身)。《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林屺埔支廳併入斗六廳。


1904 清光緒30


                  設消費市場。《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日俄戰爭。


1905 清光緒31


                     俄國戰敗。


                  基督教長老會至林圯埔傳教。《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06 清光緒32


                  設林圯埔公學校社寮分校。


                  樟腦專賣制,建敦本堂。《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嘉義斗六地方,發生規模5.0地震,死1人、傷5人、房屋全毀29棟、半毀43棟、破損486棟。《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1907 清光緒32


                  日本總督府第一次調查竹子林的面積,得三千二百六十甲。第二年調查竹子林的面積,得七千九百十五甲;最有價值的部分為五千二百零二甲,就中扣除與當地居民關係較深的一千零五十甲,作為“緣故者共同保管林”,按甲徵收象徵性的“保養費”,照舊供竹子林的關係人使用。其餘的四一三八甲定為“模範竹林”,由總督府徑行與日人投資的“三菱株式會社”訂立合約,供作制紙的原料。“三菱”取得竹子林的使用權後,僅僅付出三萬一百九十四圓日幣,當作補償金給當地居民,並依約于一九一一年,在縱貫鐵路林內站前創設制紙工廠,開始採伐竹材制紙“三菱”以廉價剝奪了一萬五千余居民祖先的遺澤,且又賴以為生的竹子林,這叫當地居民相當憤懣,成了往後抗日事件的導火線。


1908 清光緒34


                  日總督府假借開發産業之名義,展開對此區域內竹子林的調查,頒怖其“官有林野取締規則”與“原野特別處分令”,剝奪當地居民賴以謀生的竹子林,此種舉動引起軒然大波!《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設電信局。《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成立輕便鐵路。《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09 清宣統1


                  林圯埔改隸南投廳。


1910 清宣統2


                  拓寬往東埔鈉道路。《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11 清宣統3


                  六月,三菱株式會社于雲林縣林內鄉縱貫鐵路林內站附近,創設制紙工廠竣工,開始大量採伐竹材。


                  十月十日,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政府。


1912 民國1


                  七月三十日明治逝世。


                  天主教至林圯埔傳教。《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13 民國2


                  林圯埔建天主教公會。《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14 民國3


                  林圯埔信用組合成立(農會前身〉。


                  成立林圯埔公學校坪仔頂分校。《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三菱株式會社制紙工廠在設廠後之第三年倒閉。


1915 民國4


1916 民國5


                  濁水溪上流,發生規模6.4地震,死16人、傷159人、房屋全毀614棟、半毀954棟、破損3931棟。埋沒14戶。《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1917 民國6


                  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成立。


                  臺北廣播電臺開播(中廣前身)。《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18 民國7


                  日月潭發電廠開工。《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19 民國8


                  嘉南大圳通水。《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20 民國9


                  民國九年九月一月,實施地方行政區域的徹底改革。卻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地名更改。當時廢西部十廳,改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五州,保留東部花連港、臺東二廳。州轄下設郡、市;廳下仍設支廳、郡下設街莊;支廳下設區。經過此番改革,隨著街莊名亦起了大幅度的改變。總共有了一百多處的街莊名,因此發生了變化。以往凡三個字的地名,悉改為二個字,其中不少改以近似音雅字,或取其意易名,或改以與原名毫不相關的新名。凡有關過去的史事的紀錄或傳承地籍或契書,尤其是研究臺灣史者,必須留意此次改革,不然對所涉及地名,前後失去聯繫,銜接不易,難免發生陌生,對歷史事件發生的空間關係,難能掌握。《臺灣歷史民俗?林衡道》


                  十月一日,地方行政區域調整,將“他裏霧地名”改為“鬥南”,其意位在“斗六門”之南。


                  莿桐村,清朝時代為一羊腸小巷,種植莿桐樹,綠布全巷,故取名為莿桐巷。民國九年行政區域調整時,設莿桐莊而得名。


                  改林圯埔為竹山,成立竹山莊,後升格為竹山街(包括鹿谷)。《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21 民國10


                  二月興建濁水發電廠,于十二年二月完工啟用。當時日本政府為興建烏山頭水庫,要找尋工程所需的電源,在嘉南平原無適當的地點供興建水力發電廠下,決定利用水源充沛的濁水溪,於是在林內烏涂興建了這座發電廠,廠內裝設了三部購自京都奧村電機商會製造的發電機組。每年的發電量僅一千萬KWH,臺灣光復後,一度以供應斗六糖廠用電為主。


                  竹山至二水通車。《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22 民國11


                  開闢集山路,建頂橫街排水溝。《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23 民國12


                  建竹山橋,改建竹山埔心仔道路。《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24 民國13


                  建清水溪堤防。


                  竹山鹿谷間架設電話。


                  竹山電燈出現。《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25 民國14


                     日本皇族秩父宮(大正天皇的胞弟)抵林內。


                  五月三十日,日本皇族秩父宮(大正天皇的胞弟),赴歐美考察回途,經過臺灣。竹林業者見日本官方不理他們的請願,聽到日本皇族要來,居民聞訊歡騰,將至林內火車站行攔告狀,並印製傳單,悄悄準備。又囑臺北日人稻垣藤兵衛,草擬詳盡之嘆願書。日警聞知,唯恐居民乘機作亂。乃教調動斗六、新高、南投、北斗等郡警員六十名,編成警察隊,部署在竹山郡的每個角落。同時,調軍隊進駐林內火車站,警戒鐵路沿線,如臨大敵。五月三十一日下午二時,桶頭張春、山坪頂陳愛扣、鯉魚尾吳筠、福興林連樹四位保正,勞水坑代保正紀昆連及居民代表二人共七人為代表團,抵竹山郡役所。對攔路告禦狀之事懇請諒解。郡守避不見面,使庶務課長與警務課長代理。聽代表們告知,退回室內請示。二小時後,警務課長下命令扣押代表團,居民聞訊,激昂悲憤。次日(六月一日),福興張牛率桶頭、瑞竹、福興、鯉魚等部落居民五百人,抵郡役所要求釋放代表團。郡役所已武裝戒備,群眾不敢越雷池,相互對峙,齊喊:“還我代表來!”適竹山莊助役陳天烈、陳紹禎、陳採龍趕至,向日警解釋。日警乃答應次日〈六月二日〉下午六時放人,民眾才散。但難忍憤怒之情,遂行過溪、勞水坑公學校罷課以泄忿,至十一月案情告一段落才復校。並委請客寓臺中的竹山莊長林月汀與臺中州知事折衝樽俎,三菱公司乃以退為進,做了若干的讓步,成立妥協案。《劉耀南?福興社區風土志》


1926 民國15


                  日據時期雲林不置州廳,其行政區劃曾數度改易。光復後,雲林一度屬臺南縣。不久,政府將日據時期的五州三廳(原為二廳,大正十五年以澎湖為要塞區置廳,故成五州三廳)改為八縣,將郡改為區,將街莊改為鄉鎮,並將州廳原轄的十一市劃為九個省轄市,二個縣轄市,此時雲林地區屬於臺南縣轄計有四年之久。


1927 民國16


                  設雲林民政支廳林圯埔警察署。《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28 民國17


                  竹山公設産婆(助産土)。《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29 民國18


                  汽車通集集、二水、林內、鹿谷、瑞竹。《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30 民國19


                  臺灣番民反日暴動。《辭海》


1931 民國20


                  建東埔鈉橋。《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32 民國21


                  修建八堡圳進水口時,另設置第一、二圳分水門。現在灌溉彰南大平原之農田。《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33 民國22


                  建公會堂〈今中山堂〉。《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34 民國23


                  設集集吊橋、日月潭發電所竣工。《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35 民國24


                  竹山二水公路開通,架設福興橋,開鑿勞水坑道路。


                  竹山街改稱竹山莊。


                  竹山郡廳舍落成(光復後充為警察局,其後拆除改建為現在新郵局)。《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36 民國25


                  鋪設竹山集集道路,碾米廠出現。《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37 民國26


                  臺灣各學校廢止漢文科。《辭海》


                  皇民化運動,統制米食、砂糖,改日本名,禁漢服纏足。《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爆發〈七七事變〉,中國八年抗戰開始。《辭海》


                  八月十三日全面抗日爆發。《辭海》


                  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統制米食、砂糖,改日本名、禁漢服與纏足。《福興社區風土志》


1938 民國27


                  建竹山神社。《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39 民國28


                  建林內神社。


1941 民國30


                  太平洋戰爭爆發。


                  偷襲珍珠港,發動大東亞戰爭。《劉耀南福興社區風土志》


1942 民國31


                  員林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成立。


                  竹山至林內通自動車後併入臺西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福興社區風土志》


1943 民國32


                  美機轟炸臺灣。


                  彰化銀行開始於本地營業。《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44 民國33


                  實施配給制〈豬肉、布、鞋〉。《竹山編年大事記涂有忠》


1945 民國34


                  臺灣全面實施義務教育。


                  春間,原來混濁之濁水溪溪水,竟變成清澈見底之傳説。


                  八月六日第一枚原子彈投于廣島。《辭海》


                  八月十五日中、美、英、蘇同時宣佈:日本宣佈正式無條件投降。《辭海》


                  十月二十五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舉行,臺灣光復。日本據臺計五十年一百五十六日。《辭海》


                  暫設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辭海》


                  臺灣決設九市八縣。《辭海》


                  十二月十九日本省設九省轄市,臺北為一等市,基隆、臺中、臺南、高雄為二等市,新竹、嘉義為三等市,彰化、屏東為四等市。


                  全省行政區域劃分為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花蓮、臺東、澎湖等八縣。                       《臺灣光復三十年》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