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保護司母戊鼎:中國農民與侵華日軍的較量

  時間:2005-09-20 09:34    來源:     
 
 



     新華網安陽9月19日專電(記者桂娟)在18日從國家博物館運回的世界第一大青銅器-司母戊鼎回故鄉安陽殷墟之際,記者了解到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在發現、保護這只舉世聞名的大鼎的背後,隱藏著一段普通的中國農民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的血淚史。

     在迎接司母戊鼎回家的歡迎儀式後,大鼎的發掘人、保護人和歷史見證人,85歲的吳培文老人接受了記者採訪,講述了66年前安陽市北郊武官村村民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保護司母戊鼎的一幕幕。

     1939年春,侵華日軍在安陽燒殺搶掠。時年18歲的吳培文想重修家父墳墓,用洛陽鏟探到13米時,探頭也掉了,直覺告訴他,下面肯定有寶貝!當時,安陽已在日軍鐵蹄控制之下。為防不測,挖掘始終在極為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40多個村民經過三個晚上的努力,一個銅銹斑斑的大鼎被挖了上來,村民們盟誓,決不透露消息給日本人。

     北平古董商人蕭寅卿得到消息前來秘訪,願出20萬銀元購買大鼎,但要求村民將鼎分成若干塊,以便分批裝箱運走。村民們覺得把方鼎破壞了太可惜,便重新將方鼎埋入地下保存了起來。

     日本人還是得到了消息,多次派兵進村搜尋。     

     第一次,日軍100多人荷槍實彈,把吳家大院翻了個底朝天,最終無功而返,躲在鄰居家的吳培文脫身後將大鼎移至馬棚地下。

     第二次,日軍來了三輛大卡車,將村子團團包圍。吳培文僥倖逃脫後,和鄉鄰們施以巧計,將大鼎埋入日軍搜尋時所挖大坑的底部。同時花錢買了個品級較低的三腿鼎,故意將它藏在床下。

     日軍第三次進村臨走時拿走了吳培文的相片,揚言要繼續搜捕他,逼其供出大鼎的下落。

     於是,吳培文背井離鄉,一走就是近10年,1948年才回到故土。

     抗戰勝利後,司母戊鼎于1946年被重新掘出,存放在安陽縣政府內。同年10月,適逢蔣介石60壽辰,當地駐軍用專車將大鼎運抵南京,獻給蔣介石作賀禮。1949年,國民黨曾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因大鼎又過於笨重沒有來得及啟運。寶鼎終於留在了人民手中。

     吳培文等村民冒死保護國寶的功績,受到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老人覺得,這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有價值的一件事,畢竟大鼎沒落入日本人手中。(完)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