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艱難歲月裏偉人們令人景仰的光輝形象

  時間:2005-09-13 10:24    來源:     
 
 

圖為1945年10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後準備返回延安,重慶各界人士到機場送行時的留影。毛澤東身後者為蔣澤民。蔣澤民提供

  人物小傳:蔣澤民,遼寧省黑山縣人,1913年12月出生,1931年參加抗日義勇軍,1936年春到蘇聯學習。1937年回國後,任抗大四大隊第一隊一區隊隊長,1938年任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交通班長,1939年2月任毛澤東保衛參謀,1942年1月調到重慶辦事處任周恩來的副官。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抗美援朝時期,任志願軍運輸部副部長。後任瀋陽軍區後勤運輸部部長、生産部長,總後勤部車船部副部長。1988年1月離休。

  頂著盛夏的烈日,筆者慕名走進古城瀋陽一座僻靜的院落,採訪蔣澤民老人。透過老人深情的回憶,筆者有幸領略到在抗戰艱難歲月中我們黨的領袖們的卓越風采。

  那時,毛主席經常整夜整夜地寫文章,有時幾乎一天一夜都不離開桌子

  1939年2月,中央組織部來電報,調在重慶辦事處工作的蔣澤民回延安擔任毛主席的保衛參謀。“接到命令後,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高興地唱起了家鄉的歌。”老人陷入美好的回憶。

  老人回憶説,我第一次見到毛主席,他就親切地囑咐我:“文化水準低的同志要先學習文化,有了文化可以多看書,學習政治、軍事。這樣我們的軍隊才能成為一支有文化的軍隊。”我沒讀過多少書,在蘇聯學習時主要學的是軍事技術,聽了毛主席的話後,我把學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向毛主席請教。他總是很有耐心,一個字一個字地給我講解其義。

  為把學到的知識鞏固好,毛主席鼓勵我給戰士講課,有時他還悄悄地來到教室外認真地聽講。一天黃昏,我隨毛主席散步時,他認真地説:“澤民,你給戰士講的課還是可以的。但是你好像很緊張,課講得不夠活,語言也不夠流暢,要結合實際去講,會更好些。”“主席,您怎麼知道的?難道您聽過我講的課?不對呀,我怎麼沒看見你呢?”我吃驚地睜大眼睛,心也怦怦地跳了起來。

  毛主席慈祥地望著我,幽默地説:“哦,我是不請自來呦,還不止一次呢!也噹噹你的聽眾嘛,我用了‘隱身法’,你這位聚精會神講課的‘先生’,當然是看不清我了。怎麼,你不歡迎?”説完,他微微一笑,頓時我心裏涌起一股暖流,熱乎乎的。

  老人接著説,那時毛主席經常整夜整夜地寫文章,有時幾乎一天一夜都不離開桌子。那時延安又沒有電,毛主席就用一盞小油燈照明。無論是急風暴雨的夏夜,還是大雪紛飛的寒冬,毛主席窯洞裏的那盞油燈經常徹夜通明。實在太累了,他就揉揉太陽穴,然後接著寫。我們隨從人員有時忍不住勸他休息。他有時聽我們勸,放下筆從書架上取本書看,或者和我們出去散散步。但大多數時候,他都是衝我們搖搖頭,或者擺擺手。

  “毛主席窗前一盞燈,春夏秋冬夜長明。偉大領袖窗前坐,鋪開祖國錦繡前程,錦繡前程。警衛戰士窗前過,心裏歌唱東方紅。”老人低聲唱完這首歌后説,“每當我聽到這首《戰士歌唱東方紅》時,就非常激動,眼前不禁又出現當年那一幕幕情景。”

  堅持黨的優良作風,艱苦樸素,克勤克儉,朱老總永遠是我們的光輝榜樣

  1939年春至1941年底,蔣澤民在毛主席身邊當保衛參謀時,時常能見到朱德總司令,聆聽他的諄諄教誨。

  日寇的瘋狂“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加緊封鎖,連年的自然災害,給延安邊區造成了嚴重的物質困難。“那時,我們幾乎到了沒有菜吃,沒有被蓋,沒有紙用的地步。”注視著老人深邃的目光,筆者知道那段艱難歲月給他留下深深的記憶。

  “八路軍要生存下去,我們的事業要興盛起來,就得艱苦奮鬥。當年朱老總教育大家的這句話,我至今還牢牢記得。”老人回憶説,朱總司令不僅經常這樣教育大家,更是身體力行,為大家做出榜樣。邊區開展大生産運動後,他親自動手紡線,經常扛上鋤頭種地種菜,栽樹修路。

  有一段時間,由於工作勞累,朱老總消瘦了許多,大家都為他的健康擔心,吃飯時給他加了一個炒酸菜粉。朱老總看到後,輕輕放下碗筷,對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説:“八路軍將士在前線奮勇殺敵,吃的還是窩窩頭加白開水。我們在後方,沒有理由要求更多的享受哦。”

  那是秋後的一個傍晚,蔣澤民去王家坪,路過朱老總的窯洞。看見他正坐在桌前,戴著老花鏡,借著夕陽的余暉縫補衣服。小小的銀針在他手中靈活地飛舞著,一針一線地在衣服上穿梭著。“這嫺熟的動作哪像指揮千軍萬馬的總司令啊,倒像一位慈祥的老媽媽。”老人對筆者説,當時感覺有點好奇,就走過去問:“總司令,您還補衣服呀?”朱老總聽見説話聲,停下手中的針線活,用手扶了扶老花鏡,笑著説:“澤民啊,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還能用三年嘛!”

  “堅持黨的優良作風,艱苦樸素,克勤克儉,朱老總永遠是我們的光輝榜樣!”老人説到這手臂高高抬起,顯得格外動情。

  周副主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和嚴於律己的作風,值得我們終生學習

  抗戰時期,蔣澤民先後兩次來到周恩來身邊工作。談起這些,老人顯得格外激動:“周副主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和嚴於律己的作風,值得我們終生學習啊!”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我黨在一些大城市設立了八路軍辦事處。1938年8月,蔣澤民奉命來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當交通班班長。那時,周恩來是中共中央長江局和辦事處的負責人,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周副主席。

  老人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周恩來時的情景依然十分激動:“我到辦事處的第11天,周副主席抽空來看我們。他穿著一身軍裝,濃黑的眉毛下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非常精神。記得周副主席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説,武漢是統戰區,又是大城市,什麼人都有,你們要很好地學習,學會識別各種各樣的人。”

  1938年,武漢保衛戰打響,在周恩來的親自領導下,《新華日報》首先發表文章,痛斥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號召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戰鬥。《新華日報》就像一盞明燈閃亮在這被敵人重兵包圍的城市中,使人們看到希望。《新華日報》後撤的最後一夜,周副主席全然不顧個人安危,坐在床舖邊,以腿當桌,和報館的同志進行報紙的版面設計。報紙剛印完,他就倚在墻上認真地看。看完他滿意地點點頭,指著報紙對我們説:“品質不錯,油墨也很均勻。”

  講到這,老人感慨地告訴筆者:“當時我默默無語,但崇高的敬意油然升起。”1942年1月,蔣澤民再次受命來到重慶任周恩來的隨從副官。當時,太平洋戰爭剛爆發,周恩來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對自己要求依然十分嚴格。不論頭天夜里加班多晚,早上他總是第一個起床,站在庭院中等著大家出來做早操。在他的帶領下,辦事處的各項制度堅持得都很好。

  蔣澤民永遠也忘不了那次生病的情景。一天,蔣澤民因發高燒病倒了。恍惚間,他覺得一隻手輕輕地放在自己的額頭上。他使勁睜開了眼睛,只見周恩來正伏著身子關切地望著他。他要坐起來,卻被周恩來按住了。周恩來坐在床邊微笑著説:“你不要動,感冒很厲害,一會兒去醫院看看。來,先把藥吃了。”説著把兩片藥和半碗水遞了過去。

  “周副主席真是一位特別關心人、感情特別細膩的兄長。”講到這,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