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父母率鄉親創建“抗日模範村” 我們全家打鬼子

  時間:2005-09-09 15:23    來源:     
 
 
圖為抗戰時的韓友慶。

  人物小傳:韓友慶,山東省壽光人。1921年10月出生,1938年7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1月入黨。歷任八路軍魯中軍區和山東縱隊班長、指導員、教導員等職。離休前為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

  仲夏的一天,記者無意中聽説了老八路韓友慶全家打鬼子的事跡,當即萌發了採訪老人的念頭。8月6日,記者幾經週折,終於在北京西單附近轆轆把衚同的一棟舊式樓房裏,見到了韓友慶老人。一説起當年打鬼子的事,老人神情十分激動,話語滔滔不絕。

  父母率領鄉親創建“抗日模範村”

  “我的父親叫韓樹均,母親叫張月光。”韓友慶老人向記者介紹。

  1937年,當鬼子闖進壽光縣西景明村後的一天晚上,滿腔怒火的韓樹均和張月光,在鬼子炮樓附近的村小學秘密加入了黨組織。夫妻倆面對黨旗莊嚴宣誓:“為了黨的利益和民族解放英勇奮鬥,不怕犧牲!”充滿豪氣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從此,他們全力投身抗日工作。在他們的帶領下,鄉親們的抗日熱情極為高漲。全村五分之四的村民參加了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和兒童團。他們還帶領大家為八路軍做軍鞋、縫軍衣、烙乾糧、當嚮導、抬擔架。當時,全村人只有一個心願:齊心協力,打敗鬼子。

  敵人對韓樹均夫婦和西景明村群眾恨之入骨。為了撲滅這股抗日烈焰,敵人4次到村裏進行掃蕩,把包括韓樹均的胞兄韓秀齋在內的9名黨員、24名抗日誌士殘酷殺害,對群眾進行瘋狂毒打,還毀壞了數百間房屋。一次,敵人把韓樹均抓到據點後,用老虎凳等酷刑對他進行摧殘。後來,在組織的營救下韓樹均才得以生還。

  敵人的罪惡行徑使韓樹均和張月光更加堅強和勇敢,他們帶領鄉親們擦乾血跡,在烈士倒下的地方堅決抗日。韓友慶老人告訴記者:“在我們村的村史裏,有關抗戰這段歷史記述非常翔實:從1937年到1939年的3年時間裏,我們全村募捐救國款4次,捐長槍1枝、子彈500余發,為抗日隊伍烙大餅2000多公斤,先後將42名優秀兒女送去參加八路軍。我父親韓樹均還和村民一道,把偽軍隱藏的1門迫擊炮、9枚炮彈、8枚手榴彈和5匹騾馬,運送給八路軍清東獨立團,有力地支援了抗日鬥爭。我們西景明村因為抗日工作成績卓著,被渤海專署、渤海軍區命名為‘抗日模範村’。”

  大兒子奮勇殺敵被評為“戰鬥英雄”

  “我父親經常指著鬼子的炮樓教育我和弟弟們,要寧死不當亡國奴,堅決把鬼子趕出去。”韓友慶説,在父母親的影響下,他從小就樹立起奮勇殺敵、忠心報國的志向。

  1938年7月,韓友慶如願穿上了灰布軍裝,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戰鬥中,他不怕流血犧牲、奮勇殺敵的事跡在官兵中傳為佳話。

  一次,八路軍決定消滅蒙陰城守敵,命令時任五連指導員的韓友慶帶領連隊在土墩山阻擊敵人援軍。蒙陰是魯南的軍事樞紐,敵人不甘心丟失這一戰略要地,派出大批兵力救援。戰鬥打響後,黑壓壓的一群鬼子朝土墩山爬來。“打!”韓友慶一聲令下,全連戰士一齊開火,敵人應聲倒下一片。後邊的敵人在指揮官的威逼下,仍然蜂擁而上。子彈打光了,韓友慶就和戰友們搬起石頭砸向敵人。不一會兒,連石頭也沒有了。韓友慶大喊一聲:“衝啊!”操起一枝步槍帶領戰士們衝出戰壕和敵人肉搏。一個五大三粗的敵人,端著刺刀迎面向韓友慶刺來,韓友慶揮槍一擋,但手腕還是被刺中了。韓友慶被激怒了,“啊”地大叫了一聲,趁敵人愣神兒的一瞬間,他猛地一個衝刺,結果了這傢夥。另一個敵人見韓友慶神勇無比,轉身就跑,韓友慶一個健步衝上去,從後邊結果了他的性命。

  指導員的英勇表現,使全連官兵士氣大增,他們像下山猛虎一樣和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這一仗,全連消滅敵人59名,生俘4名,繳獲了一大批輕重武器。戰鬥結束後,韓友慶被魯中軍區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二兒子細心護理傷員成為醫院院長

  講完了自己的故事,韓友慶又講起了弟弟韓吉慶的故事。他驕傲地告訴記者:“我弟弟參軍時只有13歲!”

  1940年,韓吉慶心懷像大哥韓友慶那樣當個戰鬥英雄的願望,毅然告別父母到遊擊支隊當了一名戰士。誰知,韓吉慶當兵剛3天,腿上就長了一個膿包,痛得無法行軍,被送到醫療所就醫。病好後他正準備歸隊時,組織上通知他留下來幹護理傷員的工作。韓吉慶一百個不願意,他一心一意要像大哥那樣上前線打鬼子。可所領導告訴他,幹護理也是抗戰的一部分,都是為了打敗日本鬼子。韓吉慶拗不過組織,只好答應留下來幹護理。

  那陣子,鬼子到處掃蕩清剿,部隊天天打惡仗,傷員一批批地往下抬,韓吉慶沒日沒夜地為傷員洗傷口、上藥、纏繃帶。看到經過自己精心護理,一個個傷員很快康復,又生龍活虎地走上殺敵戰場,韓吉慶十分高興。沒多久,他就喜歡上了護理工作。

  為讓傷員們早日返回前線殺敵,韓吉慶起早貪黑搞護理,有時要同時護理二三十個傷員,一天忙下來累得連飯都不想吃。一次,渤海軍區有一位姓劉的“爆破大王”,在炸敵人據點時受了重傷住進了醫療所。因缺乏消炎藥,他的傷口上長了蛆,韓吉慶便用手一點點把蛆扒了出來,用鹽水給他消毒,再用繃帶纏好。經過韓吉慶1個多月的細心護理,這位“爆破大王”重返戰場。

  在5年時間裏,經過韓吉慶和戰友們精心護理,先後使近千名傷員恢復健康,重新走上了抗日前線。由於工作出色,後來他成長為野戰醫院的一名院長。

  韓友慶還告訴記者,在父母親和我們影響下,不滿10歲的老三韓壽慶也肩扛紅纓槍,當上了站崗、放哨、查路條兒、送情報的兒童團員,成為一名抗日小戰士。採訪臨結束時,韓友慶老人感慨地説:“我們家只是千千萬萬個抗戰家庭的一個縮影,當年,夫妻、父子、兄弟同上陣,齊心協力共赴國難、抵禦外侮的情景比比皆是。只要我們發揚抗戰精神,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能戰勝任何困難,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