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北京宋慶齡故居。筆者見到宋慶齡基金會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大章。
談及抗戰中的宋慶齡,何主任飽含深情地娓娓道來:“宋慶齡,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始終站在人民一方,以人格魅力感召了一批又一批海內外仁人志士參與到抗戰中來。有的傾盡所有,用財力支援中國抗戰;有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了中國的抗戰事業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抗戰中,宋慶齡始終活躍在第一線,號召堅持抗日,鼓舞必勝的信心,往返各處積極募捐,充當堅強的後盾,極力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為中國築起一道堅固防線。
埃德加 斯諾,第一個到紅區採訪的西方記者,他的《西行漫記》讓全世界了解到“紅色中國”的蓬勃發展與欣欣向榮。是宋慶齡的大力幫助,埃德加 斯諾才能夠來到延安。
馬海德,曾在中國擔任八路軍衛生顧問,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友人。是宋慶齡的介紹,使他得以來到延安,後來參加了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戴愛蓮,印尼華僑,中國現代舞蹈之母。是宋慶齡的無私友愛,讓她回到這片自己祖先生活過的熱土,為中國的抗戰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史迪威將軍,二戰中國戰區參謀長。是宋慶齡崇高人格魅力的感染,才使他不計個人得失,多次為陜北運送大量急需物資,為中國的抗戰事業鞠躬盡瘁。
反對不抵抗政策
推動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九一八’事變後,宋慶齡就堅決贊成中國共産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反對蔣介石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特別是在聽説鄧演達被蔣介石殺害後,更是及時勇敢地發表《宋慶齡之宣言》,揭露蔣介石政權在民族存亡之際所進行的妥協投降活動。隨後發生的‘一 二八’事變,宋慶齡支援十九路軍抗戰,親自參與傷病員的救助工作……”
“宋慶齡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她本來打算親自去西安勸説張學良、楊虎城,只要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實行抗日,就釋放蔣介石,但因為交通問題沒能成行。後來潘漢年告訴她,中共中央和張、楊都歡迎南京方面派代表到西安面談,並請她勸宋子文等到西安談判。她馬上出面勸説,促成宋子文、宋美齡的西安之行。客觀地説,宋慶齡在其中起的作用真不小!”
為方便親自復信
金戒指作印章答謝每位捐助者宋慶齡故居的大廳裏安靜地躺著一枚金戒指,上面精緻地刻著“慶齡”二字。
何主任指著這枚戒指説,“大家都知道,宋慶齡一直都很樸素,平時不喜歡戴首飾。但這枚戒指卻是個例外。”
“當時,宋慶齡在香港組織了一大批人四處奔忙,為抗日募集資金和藥物。戰亂時期,大家生活都不寬裕,但宋慶齡以她獨特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同情中國抗日戰爭的外國人士和海外僑胞紛紛捐資捐物。宋慶齡凡事親力親為,對大家的捐助,她都會親自復信答謝,並隨信附上收據。當時捐款的人都有個小心願,希望在捐款的收條上得到她的親筆簽名。為滿足大家的願望,平時很少戴首飾的她專門定制了一枚金戒指印章,以方便給大家回信。這枚戒指她一直帶在身邊,從沒離開過。”
安排務求週到
援助陜北首臺大型X光機
來宋慶齡故居參觀的人大都會對一樣東西産生興趣,那就是故居中陳列的當時陜北第一台大型X光機。
何主任拉家常般地談起這臺X光機的來歷:“其實當時陜北是有X光機的,不過都比較小,經常出現錯誤,容易引起誤診,給治療帶來諸多不便。共産黨跟宋慶齡提及這一情況,她一直惦記在心上。正好當時保衛中國同盟募捐得來的物資中有一台大型X光機,因交通不便滯留在重慶。宋慶齡得知這件事後,馬上通過楊孟東找到時任中印緬戰區美軍司令史迪威(楊是史迪威的副官),希望史迪威能幫助送到陜北。”
“史迪威在美國軍官中屬於比較民主開放的,對共産黨沒什麼偏見。他一直主張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一聽是孫夫人的請求,史迪威馬上答應了,專門安排飛機負責運送。X光機體形比較大,而飛機艙門較小。怎麼辦?為方便X光機進出,史迪威果斷地讓人拓寬了艙門,楊孟東當天就攜帶X光機飛往延安。一天后,X光機順利抵達延安。那一天,大家像過節一樣高興地圍著這個大機器看啊看啊,個個輪流排隊拍照。可別小看這台機器,它在國際和平醫院一直服役到1981年!”
以民族大義為重
呼籲“幫助中國人民,並幫助你們”
何主任説,宋慶齡呼籲國際友人提供援助的方式和其他人有所不同。她從來都認為,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説,“日本強盜在東方,意、德法西斯蒂在西歐,都已表曝了他們的企圖和手段。我們不能讓這些獸性的瘋人支配全人類的命運。”她號召全世界被侵略、被壓迫的人們團結一致,打倒法西斯,為了全人類的理性與幸福,為解放和自由而戰,強調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不可分割的。她曾多次指出,中國是“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侵略和反對黑暗的偉大鬥爭發展為公開戰爭的戰場之一”,“一直是全亞洲的偉大屏障,阻止了日本法西斯統治這個佔世界人口半數的地方”。“在抗日前線的中國軍隊和人民的武裝部隊……擔當著遠東反法西斯戰爭前衛”。因此,中國人民不僅在為中國的解放鬥爭,也在為全世界的自由民主鬥爭。
“她堅持認為援助是雙方的,因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也幫助了世界反法西斯鬥爭,而且中國人民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的。所以她的口號是‘幫助中國人民,並幫助你們’。”何主任停頓了一下,“我想,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大家接受起來也更容易,也願意在互惠的基礎上提供援助。”
上圖:抗日戰爭時期,以宋慶齡為主席的保衛中國同盟成為國際援華的重要紐帶。圖為1938年6月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會成員在香港合影(左起:愛潑斯坦、鄧文釗、廖夢醒、宋慶齡、克拉克、法蘭士、廖承志)。
(本報資料照片)
《人民日報》 (2005年09月08日 第五版)
(責任編輯:清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