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近日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專訪時就“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表示,“我們對於我們過去的敵人,我們可以寬恕,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忘記,那麼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對過去的歷史,我們要給它一個正面的一個認識,我相信唯有正確的面對過去的歷史,才能夠有一個正確的面對未來的一個態度”。
出生於1936年的連戰主席對於抗戰保持了很多童年時的記憶,尤其是跟著父母、學校的老師躲避日機轟炸的日子,他至今記憶猶新,“日本人轟炸得太兇了,用不完的炸彈都掉在西安,所以西安可以説滿目瘡痍,大馬路上面都是一個坑一個坑的。”出於強烈的愛國情感,不甘願作日本人的奴隸,連戰的祖父在臺灣割讓給日本後就舉家遷回大陸。
連戰特別提及“七七抗戰”意義非凡。連戰認為,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也就是因為我們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始七七抗戰,八年抗戰之後是日本戰敗了,所以以前日本從中國所奪取的,所有偷掉的搶的這些土地就要歸還。“七七抗戰也是我們全民可以説是一種自發的、自覺的全民的一種奮起,對日一種抵抗,這是頭一次,我相信是在我們的歷史上面全民的一個奮鬥史,所以我認為這是對於臺灣今天,尤其具有歷史的意義。”
事實上,連戰本人的出生和成長,都和這場戰爭緊密相連。在為連戰取名字時,他的祖父就已經預計中日之間必定一戰,也唯有一戰才能夠重整家園,回到臺灣。於是,就有了連戰名字中的“戰”字。抗戰勝利後,連家回到臺灣,而連家到連戰已經是第九代的臺南人。
連戰強調説,中國的抗戰是全民的奮鬥,“中國國民黨參與了正面的正規軍的作戰,中國共産黨同樣地也參與了,比如平型關、百團大戰,這些都是歷史的過程,我們今天后人回顧過去要以一個正面的態度來回憶這些歷史,所以我最近感到蠻高興的,因為我看到在四川大邑縣有老百姓成立了建川博物館群,也設立了國民黨抗日軍館,三千多萬的軍民犧牲了生命,不是為了哪一個黨,是為中華民族犧牲了他的生命,是為這個民族的生存、發展尊嚴和子孫千年萬年的未來所做的犧牲,所以我們要把這個事情看得宏觀,要看得遠大,我們現在所走的這條路,我認為是很正確的一條路。”
據了解,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近期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包括連戰本人也辦了很多活動,包括座談會等等。對此,連戰回答説:“今天中國國民黨雖然是一個在野黨,而今天臺灣執政的當局又可以説是非常明顯地有意來回避臺灣跟中國這種歷史的關聯,歷史的這種聯結,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刻,中國國民黨有責任,來凸現這個歷史事實,所以我在過去的這段時間,我也在我們的黨部來推動了抗日戰爭所有歷史文物的一個展示紀念活動。這些事情都是我覺得應該做,而非常高興做了的事情。”
連戰説:“中國的人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民,尤其百年以來受到列強的這種侵略、兵荒馬亂、烽火連天,沒有可以説是一段安定的日子可以發展我們自己,但是在整個的這個過程裏面,我可以看到的就是説這個民族是有他的耐性的,是堅韌卓絕,是堅韌不拔,是刻苦耐勞,是為了長遠為了將來,為了永遠在那裏奮鬥的,我們的志氣實在可嘉的,在這個過程裏面,那種犧牲,那種顛沛流離,那種沒有辦法再形容了,這個不是用任何的價值來形容的,但是我覺得這是我們今天要把這段歷史要永遠地把它記憶下來,不但是承先還要啟後,要讓後人知道在這個年代裏面這一群人曾經做過這些事情,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一個歷史的一個進程。”
連戰説:“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我覺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永遠不要再被人家所欺負,所以富強、康樂是我們應該追取的一個目標,但是如何能夠來追取一個富強和康樂的未來,我們必須在和平的環境中間,合作的理念之下,為這個民族來立生命,為萬世來求太平,一定要大家在和平相處,合作即雙贏的這種局面之下,共同地來謀求發展,共同地來享受今後的繁榮,我相信這是我們民族的一個宏觀的期盼。”(完)
(責任編輯: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