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我老爸是主張國共真正合作的”

  時間:2005-09-03 15:09    來源: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李煦)“在抗戰期間,我老爸是主張國共真正合作的。現在回頭來看,愛國主義是我老爸抗戰時期的指導思想。”國民黨軍隊著名抗日將領衛立煌之子衛道然如是説。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記者專訪了衛道然。衛道然説,他8歲時,生母不幸去世,父親將他接到身邊。長在軍中的衛道然,見證了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壯舉。

     1937年9月,沿平綏鐵路推進的日軍進入山西北部後,又沿長城向西,以圖會攻山西,佔領太原。為挽救山西危局、保衛太原,中國軍隊決定利用忻口要隘進行正面防禦,阻敵南下。忻口戰役總指揮是由第二戰區前敵總司令、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擔任。

     10月1日,日軍與防守崞縣的中國守軍遭遇,發生戰鬥,忻口會戰揭開序幕。從10月5日起,中國守軍浴血奮戰,戰鬥異常激烈,有的陣地在24小時裏竟13次易手。在忻口戰役中,八路軍各師接受衛立煌統一指揮,積極配合作戰,並向日軍兩翼及側後展開了積極主動的攻擊,在敵後加緊破壞敵交通補給線,並幾次攻佔雁門關,牽制日軍兵力,使日軍兵力和彈藥補給極端困難。在陽明堡的日軍機場,八路軍趙宗德營在夜間發動奇襲,一舉燒燬敵機24架,徹底破壞了機場設施,直至忻口戰役結束都無法使用。忻口戰役歷時一個多月,殲敵2萬餘人。

     “正如後來人們所公認的,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戰役,也是國共兩黨軍隊合作抗日、配合較好的一次戰役。”衛道然説。

     1938年2月衛立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指揮所部在臨汾以北的韓信嶺阻擊日軍。1939年1月,出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所部在山西中條山等地區抗擊日軍。

     “從1937年的忻口戰役到1941年,老爸因主張國共合作抗戰,與八路軍建立友好關係而被蔣介石撤職,那段時間老爸同共産黨、八路軍的關係非常好。”衛道然回憶説,“當時老爸指揮的國民黨第14集團軍主力在中條山佈防,並不時向同蒲線出擊,而處於敵後的第18集團軍(八路軍)則憑藉雁北、五台、太行及呂梁山區根據地,不斷破壞日軍後方的交通線,堵截日軍的軍用補給。正因為國共兩軍密切配合,日軍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這樣一守就是四年。”

     從1939年始,由國民黨少數“頑固派”製造的各種國共衝突開始逐步升級。“那時,老爸收到了很多有關國共摩擦問題的文電,但他一概採取敷衍的態度。”衛道然介紹説,當年他在父親身邊,經常聽到父親對身邊的親信和部下説,“大敵當前,沒有與友軍(八路軍)合作,中國就沒有前途,我們就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衛立煌不但是這樣説的,在實際中對於八路軍的支援也是實實在在的。1938年4月,衛立煌到了延安,在了解八路軍連最基本的軍用物資需要都得不到滿足,以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的名義命令第14兵站發給了八路軍一批軍用物資,包括子彈、手榴彈一百餘萬發。

     1940年,蔣介石下令不準再向八路軍提供軍用物資。但衛立煌卻繼續命令部隊採取各種變通方式,向八路軍提供軍用物資及藥品。衛道然回憶説:“比如,他讓自己的親信軍長利用部隊出操時,把軍用物資以及藥品藏在隱蔽的地方,並提前通知八路軍。等部隊出操結束後,就讓八路軍將各種物資等取走。”

     衛道然還回憶起兩件自己親歷的事。有一次,一批新四軍傷員在其父駐軍的洛陽附近,被地方武裝抓了起來。衛立煌聽説後,立即發電報,派自己的部隊將新四軍傷員解救了出來。還有一次,朱德總司令找到衛立煌,説延安的八路軍兵工廠需要一些機器設備,但由於日寇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運不進延安。於是衛立煌就通過其在西安的關係,幫助八路軍把這批機器設備運到了延安。

     衛立煌曾被毛澤東譽為“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也是衛道然引以為傲的人生楷模。衛道然説:“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雖然我已是70多歲高齡的老人,但我要向父親學習,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微薄之力。”(完)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