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證人:強勇 男,1923年出生於山西子長縣。1934年參加紅軍。平型關戰鬥中,在一一五師主攻團六八六團團部當司號員。退休前任北京軍區裝甲兵技術部副部長。
指揮所就設在老爺廟後面的山上,指揮所很簡單,也不構築工事,團指揮員在哪兒,哪兒就是指揮所
1937年,紅軍主力改編成八路軍,我被編在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改編還沒有完全結束,我們的部隊就奉命開往山西,先在風陵渡口過了黃河,步行到侯馬,坐火車到原平,再步行到大營鎮集結。
9月24日大約是臨近黃昏時出發的,急行軍前往平型關,上級命令拂曉前必須到達指定的埋伏地點。我們冒雨前行,雨下得太大,一路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山洪。那年我才14歲,身體也不是十分健壯,每次遇到山洪河溝時,害怕被洪水沖走,我就使勁拽住馬尾巴,緊跟著部隊前進。
天亮前,我們到了平型關。六八六團是平型關戰鬥的主攻團,團指揮所就設在老爺廟後面的山上,也不構築工事,團長到哪兒,哪兒就是指揮所,指揮所隨著戰鬥的轉移而轉移。
當時我們的團長是李天佑,副團長是楊勇,參謀長是彭雄。打平型關那天,我和我們團部的司號長杜席斌同志一步不離地跟在團首長身邊,隨時聽從指揮員下達的戰鬥命令。
部隊全部埋伏好不久,日軍毫無警覺、大搖大擺地沿著公路向平型關開來,進入了我們的埋伏圈。團首長一聲令下,司號長和我吹響了衝鋒號,全線就打響了,日軍沒有反應過來。從山上往下看,他們的隊伍當時就亂了。
被打散的敵人躲在窯洞裏不出來,我們的戰士就一個窯洞一個窯洞地找
打了整整一天,快黃昏時,戰鬥基本結束了,但是山下的敵人仍然在頑強抵抗。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真是瘋狂。我們把他們的隊伍打散了,河溝岔子裏到處都是他們的人,一股股的。我們的戰士們就一股股地打他們,他們死不投降,被打散之後,就隱蔽起來,繼續抵抗。
山溝裏有很多空窯洞,其實就是黃土墻上挖個洞,也不知道老百姓拿它做什麼,反正挺多的。被打散的敵人就躲在窯洞裏不出來,我們的戰士就一個窯洞一個窯洞地找。
那時候團部與營部傳達命令除了有軍號,還有手搖電話。打仗之前,通訊員背著一捆一捆的電線,把線接起來,接上電話,就能聯繫上了。
(責任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