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印度援華抗戰:“在我們記憶里長存到永遠”

  時間:2005-09-15 13:26    來源:     
 
 


     60年前,中國經過8年抗戰,最後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華大地。在這場事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中,中國並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得到了世界多數正義國家的支援和幫助。其中,亞洲另外一個文明古國印度對山
水相依的鄰國中國無論在道義上,還是在物資上都給予了無私的支援,中印聯手譜寫了一曲同仇敵愾、合作互助的友誼之歌,至今仍值得人們謳歌…… 

      援華“天使”

  

2002年12月6日北京舉行活動紀念柯棣華大夫逝世60週年

     1938年春天,正當中華民族處於歷史上最危機的關鍵時刻,一直為本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努力奮鬥的印度國大黨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國大黨不僅在國內展開了籌集資金和藥品支援中國抗戰的活動,還組織了自願援華醫療隊到中國抗戰第一線工作。同年9月1日,由五名印度醫生組成的醫療隊乘船離開了孟買港口,輾轉新加坡和香港等地進入烽煙四起的中國,其中柯棣華大夫就是醫療隊中的一員,他當時年僅28歲。 按照原定計劃,印度援華醫療隊在中國只工作1年,但柯棣華和巴蘇華兩位大夫卻在中國的抗戰前線呆了4年以上。1942年底,柯棣華大夫因積勞成疾,為中國的抗戰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2歲。正如一首歌中所讚頌的那樣:“你從溫暖的印度洋岸邊,到中國北方抗拒嚴寒;你為明天的世界,在中國苦戰了五個秋天。……你巨大的形象,將在我們的行動中復活,在我們的記憶里長存到永遠。” 

     1943年4月巴蘇華結束援華醫療工作返回印度時,毛澤東和朱德專門致函印度國大黨,對印度人民的大力支援表示感謝。信中説:“4年以來,醫療隊諸同志不避艱險,輾轉北方戰地,他們的艱苦努力和極有價值的工作,使無數中國軍民親睹印度人民的援華熱忱……” 

     物資援助

    其實,在中國的整個抗戰期間,印度國大黨雖然肩負著印度民族獨立與解放的歷史重任,但仍始終站在中國抗日軍民的一邊。

    當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瘋狂的日軍封鎖和斷絕了中國東南沿海與外界的貿易通道。1940年宋美齡致函尼赫魯,希望擴大中印兩國的貿易,並鼓勵印度輸出鐵路建材、藥品、化學品等中國抗戰急需的物資。尼赫魯獲信後立即進行了支援活動。進入中國的商品主要由汽車和手推車運輸,當時輪胎缺乏,國大黨還專門提供了不少輪胎,以確保戰爭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的抗戰前線。 

     1942年,囂張的日軍切斷了滇緬公路。於是中國在美國的幫助下從1942年11月起建立了一條從印度汀江到中國昆明的空中航線,這就是著名的“駝峰航線”。印度的麗都市還成為中國抗戰時空軍集訓的基地。可以説,印度在二戰期間已經成為中國抗戰的一個可靠後方,對中國駐印軍隊和“駝峰航線”的支援幫助以及後勤保障是值得肯定的。 

     此外,在二戰期間,印度各界對中國抗戰鬥爭還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資金支援。抗戰爆發不久,印度大文豪泰戈爾就帶頭捐款500盧比,同時動員加爾各答的國際大學通過義演募捐5000盧比用於中國抗戰。1942年,印度知名人士倡議3月7日為“中國日”,共募捐9萬英鎊。1943年7月7日抗日戰爭開始6週年紀念之際,印度各界再度募捐94萬盧比。這些錢全部用於中國的抗戰事業。

  道義聲援

  印度除了在人員和具體物資上給予慷慨援助外,在道義上也給予了中國很大的聲援。1937年9月26日和1938年1月9日,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兩次倡導“中國日”,號召各地群眾舉行遊行集會,譴責日本侵略中國,支援中國抗日。1938年和1939年上半年,尼赫魯在繁忙的工作中還親自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公開支援中國的抗戰。其中的主要文章有《印度為什麼支援中國》和《新中國》等。 

     應該指出,尼赫魯的行動還得到了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支援和祝福。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甘地嚴厲譴責日本對中國的狂轟濫炸和燒殺掠搶,稱日軍是“野狼”,並把印度援華醫療隊譽為“快樂的天使”。(完)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