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西元1945年8月15日——勝利時刻的回眸

  時間:2005-08-18 12:37    來源:     
 
 


  走過漫漫長夜,四萬萬中國人盼來了天亮時刻——

  1945年8月15日。

  隨著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一個百年來屢遭列強蹂躪的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來入侵的完全勝利。

  回眸60年前那個鐵血鑄就的勝利日子,正是從這一天起,那曾經擁有的信心和希望,又回到了生活在這個古老國度的人們身上……

  1945年8月15日,東京陰

  惶恐不安中苦苦度日的東京市民,迎來了又一個溽熱的陰天。

  一大早,廣播電臺就反覆告知:“天皇陛下將於今日正午親自廣播,此乃最高之恩澤,舉國臣民務必屆時恭聽。”

  人們不知將有何事。雖然早在6天前,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就在全世界傳開,但作為普通的東京市民,他們聽到的仍然是充滿“大捷”詞彙的戰報,不過“大捷”的地點離日本本土卻是越來越近了。

  東京時間中午12時整,收音機裏傳來了一個略微帶些鼻音並有些髮尖的男聲:“戰局未能好轉,世界大勢亦對我不利”,因此“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半個小時後,廣播員以清晰的聲音説:“天皇陛下為開萬世之太平,已于昨日通知美英中蘇四國,接受《波茨坦公告》。”

  60年後,當時居住在東京的木村良平回憶道:雖然我們都不太清楚《波茨坦公告》的具體內容,但這一刻大家知道,日本真的已經戰敗了。

   抽泣聲、嚎啕聲、呼天搶地的撞擊聲迅即在東京,在日本列島,在日本所佔領的亞洲各地響起。

  專家點評——湯重南(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波茨坦公告》是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聯合宣言。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8月8日,蘇聯政府宣佈對日作戰。9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同日,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

  覆滅,已成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改變的命運。

  1945年8月15日,重慶晴

  “霧都”重慶——戰時的中國首都,60年前的8月15日是個晴天。

  獲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數以萬計的重慶市民迅速涌上街頭。

  有報紙描述當年的情景説:“無論是鑼鼓、喇叭、口笛、口哨、臉盆、手掌、嘴巴、鈴鐺,都為勝利發出了響聲。”“有一個鞋店的店員,看著遊行人群敲鑼打鼓而來,急中生智,抓起一雙皮鞋,當做打擊樂器,盡興而拍,啪啪作響,更加引起人群的歡笑。”

  “滿街的人好似潮水般的激流,隨處都在涌動著。”多年後,當年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童小鵬追憶:“鞭炮聲,像巨雷一樣地響著,火花、鞭炮簡直改變了初秋的景象。”

  入夜,爆竹聲響個不停,齊放的路燈將重慶市區照得亮如白晝。

  幾年來警報頻響、一日數驚的日子已經過去;燈火管制、恐懼難眠的黑夜已經過去。人們盡情地享受著勝利,享受著和平。

  在北平,大街小巷中到處飄揚起中國國旗,各日軍機關門口的“鬼子兵”沒有了往日的神氣,無奈地望著在他們面前歡慶勝利的中國人。在上海,聆聽了天皇詔書的日軍已撤入軍營,但卻傳來“二鬼子”偽軍奉重慶當局命令出來“維護治安”的消息。在南京,城內各日軍大院裏傍晚時分冒出滾滾濃煙,據傳日本人正在奉命“銷焚可能成為戰後審判證據的文件”……

  專家點評——李良志(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浩劫結束了。在這場慘絕人寰的戰爭中,被日軍屠殺和作戰犧牲的中國民眾、軍人達2000余萬,加上負傷者,傷亡累計3500萬人。無家可歸的難民更是多達4200余萬。戰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戰後的中國,處處滿目瘡痍。

  8月15日這一天,人們心裏仿佛又燃起了希望,新的生活就要來了。

  1945年8月14日,華盛頓晴

  日本宣佈投降之時,華盛頓正是深夜。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上最慘烈的死亡與毀滅的匯集,今晚隨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而告終。”這是華盛頓當地時間1945年8月14日美聯社發出電文的第一句。報道接著説,“發瘋”了的記者們涌進杜魯門總統的辦公室,把再也沒有用的作戰地圖摔向墻壁。

  美聯社當晚收到的新聞報道來自世界各個角落,雖然來稿大都很短,但記者們的興奮之情躍然稿上。發自東京的一則報道説:“這是世界上最令人振奮的新聞,今夜我們有理由歡慶。”

  在紐約,幾十萬歡慶勝利的人們迅速淹沒了時代廣場。現今居住在馬利蘭州,81歲的懷特老人對60年前那激動人心的場景記憶猶新:“勝利的歡呼把人的神經都震麻木了……”

  全世界都在急切地傳播著日本人投降的消息。

  專家點評——彭訓厚(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秘書長):日本投降,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完全勝利。在戰爭的任何階段,中國戰場始終牽制和消耗著日本陸軍的絕對主力。從1931年到1945年,在中國戰場進行的大小戰鬥就達16.5萬餘次,殲敵150萬,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死亡人數的70%。

  “假如沒有中國……他們可以一直衝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吞併埃及,斬斷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

  中國戰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無可辯駁的東方主戰場。

  1945年8月15日,延安晴

  1945年8月15日,延安艷陽高照。60年後,方強老將軍回憶説:“陜北的天從來沒有那麼藍過。”

  下午,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中央軍委總部正在召開會議。會議室裏的人們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興奮地跳了起來,盡情歡呼。

  延安時期曾在新華社電臺工作過的空軍司令部通訊部原副部長張化回憶:“黨中央早在8月10日就已經知道日本投降的確切消息。”那天傍晚,新華社工作人員正在抄收路透社新聞,忽見抄報紙上出現一連串英文“急電”的字樣,緊接著又有兩個英文單詞出現在眼前:“日本投降了!”

  獲悉日本投降,毛澤東欣然題詞:“慶祝抗日勝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15日晚間,日本投降的消息已傳遍延安城。不用召喚,人群像潮水一樣從各個山溝和窯洞裏湧來。缺少柴禾的延安,人們尋找著一切可以燃燒起來當作火把的東西。有人毫不吝惜地撕下棉襖,扯出棉花,蘸了油,當作火把點了起來。

  長期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葉子龍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全城轟動,萬眾歡騰。無數火炬照亮山巔河畔,機關與群眾的樂隊、秧歌隊紛紛出發遊行,燈火徹夜未更。”

  光明的河流在延安城內徹夜流動。

  在敵後各抗日根據地,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根據地政府迅速組織宣傳隊趕印號外和傳單,飛送各地,傳播勝利消息……

  徐焰(國防大學教授):陷敵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對敵作戰12.5萬餘次,殲滅日偽軍170余萬人,成為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經過抗戰的洗禮,中國共産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20多萬黨員的大黨,人民軍隊發展到120余萬人,民兵260多萬人,抗日民主根據地面積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這一切,正是一個民族的新希望所寄。

  以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遠比自己強大的敵人,覺醒了的中國人民創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

  這一驚天動地的偉業,使中華民族一洗百年恥辱,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民族精神空前高昂。

  西元1945年8月15日,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