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07年兩岸春節包機
字號:
記愛國實業家竺梅先

  時間:2007-08-09 14:55    來源:     
 
 

 


  竺梅先,浙江奉化人,一八八九年生,早年參加同盟會,後棄政從商,先後集資創辦上海大來銀行、嘉興民豐造紙廠、杭州華豐造紙廠、寧紹輪船公司等企業,擔任經理、總經理,是一位愛國實業家,在一二八、八一三淞滬抗戰及淪陷後表現比較突出。值此抗戰勝利四十週年之際,略記其事跡如下。

  (一)響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號召,帶頭捐獻

  九一八消息傳來,竺梅先邀集同仁,在九月廿九日《申報》上刊登《告全國同胞書》,倡議各人民團體聯名通電政府,要求對日宣戰。一二八淞滬戰爭時,募集鉅款,親赴前線慰勞十九路軍,旋在康定路陜西北路口設立傷兵醫院,邀請好友虞心炎醫師主持醫務,僅一個多月就救護傷員五百多人。

  八一三事變後,竺梅先每天除企業的應變事務外,積極投身各項抗日救國工作,參加各種集會,揭露日軍侵華罪行,呼籲民眾抗日。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抗戰口號推動下,竺氏在寧波旅滬同鄉會捐獻相當於購買一架飛機的鉅款,對此,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之頒發嘉獎狀。後來閘北戰事吃緊,大批難民擁集蘇州河以北地區,亟待救濟,竺氏為了支援寧波同鄉會舉辦難民收容所,把歷年積存的銀盃、銀盾、銀器具、銀制輪船模型等上百件銀器,裝滿一卡車送往同鄉會,作為捐獻,救濟難民之用。在他的帶動下,旅滬寧波同鄉紛紛慷慨解囊,捐獻現金和各種物資。

  (二)組織力量,疏散大批難民

  八一三淞滬抗戰中,上海大批難民涌進租界,雲集在黃浦江畔,等著要往寧波方向避難的達數萬人,租界當局急於把他們疏散,邀集各輪船公司商議。不少公司顧慮船出吳淞口有被日軍轟炸的危險,十分為難。竺梅先毅然承擔載運難民的任務。為了運輸安全,按照戰時航運業慣例,向德國駐滬領事館註冊,船上懸挂德國旗,避免日軍攻擊,同時,把“新寧紹”輪改名為“謀福”輪,取為同胞謀福利之意。“謀福”輪日夜往返滬甬、浙東各地航線,除搶運數萬難民外,還為第三戰區搶運大批軍需物資,如布匹、醫藥用品、五金器材、軍鞋等。竺氏經常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奔走于上海寧波及浙東各地,數次遭到日機襲擊,一次所乘機船突遭襲擊,幸及時躍入江中,攀附船沿才倖免于難。

  (三)籌募鉅款,創辦傷兵醫院

  滬戰日趨劇烈,傷兵越來越多,竺梅先再次籌建傷兵醫院,選定長樂路富民路口的一幢花園洋房為院址,復邀虞心炎醫師為醫務主任。應邀參加醫院工作的有上百人,其中醫師、護士四十多人,還有數名在滬行醫的外籍外科專家。很多工商界、知識界人士的家屬義務來院服務,竺氏夫人和在上海的親屬也整天到醫院工作。醫院取名為“國際紅十字會傷兵醫院”,全體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竺氏除主持院務外,還到處奔走,籌集醫院經費。工商界愛國人士孫梅堂、葉萌三、王廉葆、張繼光、金潤庫、鄭筱舟等慷慨解囊,大力資助,竺氏獨立承擔經費約三分之一。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後,我軍腹背受敵,不得已後撤,傷兵醫院無法再辦,竺氏通過各種渠道,把傷員安全遣送至內地,同時成立國際殘廢醫院,繼續治療餘下的幾十名斷肢傷員,俟全部接裝假肢後再行遣送。短短幾個月中,共治療傷員四千多人。

  (四)創辦國際災童教養院

  上海淪陷後,竺梅先目睹孤兒流浪街頭情景,在寧波旅滬同鄉會董事會上慷慨陳詞:“國家災難深重,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竭力主張“創辦教養院,把這批喪失親人、流落街頭、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的孤兒,收容起來,把他們教養成人”。他的主張得到董事們贊同,決定由竺氏籌辦,並推他為院長,其夫人為副院長,主持日常事務。為了使收容教養工作順利開展和考慮人員安全,決定命名為“國際災童教養院”,邀請同情中國抗戰的國際友好人士擔任董事,以避免和減少日軍騷擾干涉。

  竺氏親自奔走,募足了第一年的預算五萬元,院址選在他的家鄉浙江奉化的樓岙泰清寺,修建了宿舍、教室及其他設施。有幾十名大、中學教師,兩名社會人士,不辭勞苦,從上海長途跋涉到交通不便、生活待遇艱苦的偏僻山區,為教育災童貢獻力量,有的在那裏工作六年之久。竺氏依靠社會力量,收容各收容所、慈幼院中被遣散的災童共六百名,連同教職員工,在十六鋪碼頭登上“謀福”輪,到寧波後改乘火輪至奉化橫溪,然後步行抵達樓岙教養院。

  教養院每年分三個學期學習,邊學習邊勞動,並強調體育鍛鍊,還經常請一些著名人士如陶行知等來院宣傳抗日,竺梅先在高年級學生中選拔了三十人,組成課餘歌咏隊,到城鎮農村宣傳抗日,在當地頗有影響。經過兩年的教育,多數災童分別達到了高、初中畢業水準,少數達到高小畢業水準。隨在夫人身旁的幼兒,也和災童一起接受教育,讀完了初中。一九三九年,寧波、奉化相繼淪陷,教養院經費來源困難,竺氏在其夫人全力支援下,承擔教養院的全部費用,由上海大來銀行的竺氏私人名下陸續支付。糧食供應緊缺,竺氏不顧嚴寒酷暑,到處奔走,在溫州等地購得糧食十五萬石,冒著偽軍搜查和土匪搶劫的危險,把糧食運到寧波奉化,以救鄉梓和教養院之饑。此事在鄞縣縣誌的竺梅先傳中已有記載。災童中曾有三十多名畢業生參加了新四軍浙東三五支隊,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一九四二年春,竺梅先由於長期辛勞,積勞成疾,經常咯血不已,但仍抱病去永康為教養院採辦糧食。長途跋涉,病體自難支援,返抵寧海縣時,已臥床不起,延至五月三十日,與世長逝,享年五十四歲。當其靈柩到達泰清寺時,沿途百姓和教養院師生列隊迎候,無不撫胸捶首,痛哭流涕。竺氏彌留之際,仍唸唸不忘教養院全體災童,一再叮囑夫人:“一定要把孩子們好好撫養下去,直到他們能自立為止。”竺夫人秉承遺志,維持教養院一年多,直到最後一批災童畢業,安置好他們的工作,教養院乃宣告結束。

  竺氏病故後,他的夫人邀請至親好友王正苗、虞心炎、王廉葆等會同會計師,在上海清理他的身後財産,發現抗戰開始後,名聞上海擁有鉅資的實業家竺梅先,為了支付浩大的抗日救國各項支出,早已將他持有的民豐、華豐兩造紙廠和寧紹輪船公司的股票全部抵押給銀行,為了抗日救國,獻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巨大財産。竺氏的愛國事跡常為人們懷念。(連康)
 
(來源:上海凇滬抗戰紀念館網站)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