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黃埔軍校在南京

時間:2008-08-04 10:07   來源:黃埔軍校同學會
  黃埔軍校因校址改變,在大陸有黃埔、南京、成都三個時期。有9期在南京入學或畢業的學生,即五至十三期,是黃埔軍校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

     蔣介石視“黃埔係”為人力資源寶庫,非常重視黃埔軍校的建設。1927年4月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定都南京後,5月就開始籌備以原廣州黃埔軍校為基礎的預科軍官學校,並成立了籌備委員會。8月12日,蔣介石下野,籌備工作也就停頓下來,直到1928年1月,蔣介石復職後才又重提由廣州向南京遷校之事。同年3月16日,新軍校本校在南京正式成立,定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蔣介石任校長,李濟深為副校長,何應欽為教育長。

     軍校成立後,在教育體制和人事安排上較原黃埔本校有所改變。1929年7月,軍校採用委員制,校務委員是蔣介石、胡漢民、吳敬恒、馮玉祥、閻錫山、何應欽、李宗仁、李濟深。何應欽為常務委員,張治中為教育長。同時,對一些舊制度作了調整:

    (1)校長辦公廳改為總辦公廳。

     (2)教育部和訓練部合併為教育處。

     (3)管理處改為總務處。

     (4)軍械處改為軍械科。

     (5)編譯處改為編譯科。

     (6)政治訓練處改後隸屬於校本部。

     (7)經理處和軍需處按原體制不變。

     1933年6月,又恢復校長制,並在校長以下設校務委員會。蔣介石為校長兼委員,其他委員較原人選略有增減。軍校自第八期開始,又增設高等教育班、軍官補習班、軍官訓練班,並受委託代訓空軍、海軍、軍需、軍醫、兵工、測量、獸醫等人伍生,後又成立空軍營。1937年春,張治中辭去教育長職。5月,由陳繼承繼任。這時軍校已有相當規模。12月,日軍佔領南京前夕,軍校輾轉進川,校本部遷到成都。黃埔軍校在南京時期隨告結束。

     在南京時期,各期入學、畢業情況簡述如下:
 
     第五期:

     繫於1926年3月將原已編入第四期而沒有升學的入伍生組成,在廣州黃埔入學。本期學員最初為第五期入伍生第一團。7月,又成立第二團。該期入伍生炮兵團、工兵營、迫擊炮連,曾隨師北伐,戰績卓著。該期于11月升學。

     1927年8月,在南京舉行畢業典禮,共計有學員2418名。

     第六期:

     本期是黃埔軍校南京時期首批學員,于1928年3月舉行開學典禮。4月13日,杭州第六期學生1026名來南京,與在校考取生和長沙分校、武漢分校、學兵團、福建陸軍幹部學校學員合併,共計2269名。除長沙分校學員編為第三大隊外,其餘混編為步兵第一、第二大隊、炮兵大隊、工兵大隊。暑假後,步兵第三大隊畢業離校,又將宣傳隊和黃埔本校學員編入南京本校。同時,第十四、第四十四軍軍官講習所學員也併入南京本校,編為步兵第四大隊。併入交通技術學員編為交通大隊。併入第二十六軍軍官團、編入輜重區隊,屬炮兵大隊。

     本期學員共計3534人,于1929年5月期滿畢業,稱為第六期第一總隊。以此與黃埔第六期第二總隊相區別。

     第七期:

     以1928年初浙江國民黨省政府在杭州設立的軍事訓練班為基礎,其中收容黃埔學員1000余人,編為第三大隊,除第一、第二大隊屬於第六期學員外,第三大隊即第七期預科生。稍後,國民黨第二集團軍軍官學校的學員,送杭州改編,也同屬第七期預科生。

     1928年冬,該期預科生來南京升學,分步、騎、工、輜重等科。1929年10月,曾奉命去武漢執行任務,分駐各地,教育因此停頓。11月返校補課。12月底畢業,共計有學員852名。稱為第七期第一總隊。以此與黃埔第七期第二總隊相區別。

     第八期:

     本期在教育體制等方面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點。

     一是該期于1930年5月成立的入伍生團,其組織雖與普通編制相同,但又與普通步兵團不同,在各連設尉官班長,也是以前入伍生團所沒有的。

     二是自本期開始,延長學員在校修業時間為3年,第一年為入伍生教育,使其對軍隊生活有所了解。第二、三年為學員教育,學習各兵科將校官必要的知識和指揮能力。

     三是從1931年起,軍校改傳統的蘇式和日式教育為德式教育方式,蔣介石曾經專聘德國顧問來校講學,如總顧問鮑爾,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克禮培爾,德國原國防軍總司令塞凱特,德國將軍魏資爾等,都曾為軍校出謀劃策。

     1932年3月,武漢分校第八期學生總隊併入南京本校,為第八期第二總隊。本校生為第一總隊,1933年5月畢業,計有學員505名。第二總隊于11月畢業,計有學員1240名。該期畢業生共計1745名。

     第九期:

     該期學員主要來自河南、山東、山西、陜西、遼寧、綏遠等地。1931年3月入校,翌年5月升學,1934年5月畢業,共有畢業生654名。

     第十期:

     本期經兩次招生,先後於1933年9月進校,編為入伍生團。後又將備取生成立為入伍生預備班,修業時間延長半年。入伍生團畢業生有940名,分為步、騎、炮、工、交通等科,1936年6月畢業,稱為第十期第一總隊。預備班的畢業生共有621名,分科與第一總隊相同,1937年1月畢業,稱為第十期第二總隊。該期共有畢業生1561名。

     第十一期:

     該期學員主要來自北平、洛陽、漢口、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有正取生700余名,編為入伍生第一團,稱第一總隊。備取生編為預備班,為第二總隊,修業期延長半年,先後於1934年9月入伍。第一總隊于1935年11月入伍期滿,分發各部隊實習三個月,于1936年1月升學,1937年8月底畢業,分騎、炮、工、交通等科,共計有605名。第二總隊于1937年10月畢業,共計664名。

     本期共有畢業生1269名,是黃埔軍校在南京時期的最後一批畢業學員。

     第十二期:

     1935年9月28日在南京入伍。共有652名。11月11日,要塞炮校的103名學員轉入本校。1936年9月9日分科,步兵4個連,炮兵1個連,工兵1個連,通信兵1個排。1937年1月8日升學,為第十二期學生總隊,共計740名。1937年底遷移,1938年2月畢業于武昌。

     第十三期:

     是南京時期最後一批在南京招收的學員。1936年9月1日入伍,共計1490名。1937年11月升學,為第十三期學生總隊,共計1446名。升學不久,因日軍侵犯南京,軍校也由南京西行,經江西、湖南、湖北進入四川。1938年9月16日畢業于四川銅梁,共計畢業生1412名。

     此外,在南京招考的還有第十四期入伍生,分別於1937年10月之後在南京入伍。1938年11月和1939年9月分別畢業于四川銅梁。累計有畢業生2179名。該期學員在南京沒有升學,故不能算入南京時期黃埔軍校生。

     南京時期的黃埔軍校對研究民國史、國民黨史有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