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商務部表示保持政策穩定 匯率成外貿企業心頭患

  時間:2009-11-05 15:31    來源:南方日報     
 
 

  每一屆的廣交會,既是一場外經貿盛會,也是一次國家商務部的政策“吹風會”。106屆廣交會已經于昨日在琶洲展館閉幕。“穩定”成為這屆廣交會上壓倒一切的關鍵詞。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外貿企業又生出新的擔憂:“出口形勢好轉了,國家的外貿政策會不會又出現起伏?”

  “現在我們好不容易站穩腳跟,如果政策再調整,我只能説一句話,完蛋了。”廣交會上一家來自深圳的鞋企負責人説。

  商務部長陳德銘日前在廣交會上調研時明確表示:“今後一段時間,我國相關經濟政策和人民幣匯率會繼續保持基本穩定,給企業經營創造穩定的預期。”

  但不少企業顯然仍對2006至2008年間的外貿政策調整的影響心有餘悸,尤其是人民幣匯率問題,幾乎所有接受記者採訪的企業都將其列為“第一危險”因素。

  廣東名瑞集團董事長蔡民強説:“這半年多來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讓企業松了一口氣。但如果再來一波動蕩,誰都受不了,企業會失去方向感的。”

  “每次匯率調整就會損失一批客戶”

  威海東旺食品公司董事長王佩君一説到人民幣匯率問題,語氣明顯激動起來:“去年一年因為人民幣升值,我們起碼損失了150萬到200萬元!”

  王佩君頗為憤慨地説,有一次因為網路故障,結匯推遲了幾天,結果就在那幾天內歐元連續下跌,他們就這樣白白蒸發了20萬元人民幣。“每一次人民幣匯率調整,我們都會損失一批客戶。”王佩君説。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於未來,不同行業的企業有著不同的擔憂,但其中一項是所有外貿企業同時面臨的:隨著全球加息潮的升溫,人民幣升值預期也越來越強。對於出口企業來講,這無疑給剛有起色的外貿形勢蒙上了一層灰色。

  做箱包出口的上海海外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華告訴記者:“現在最怕就是不穩定,雖然經濟逐漸回暖,但還不紮實,人民幣升值對我們出口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好不容易回來的訂單很可能又因為價格上升而減少。”

  “要不就不升,要不就一步調整到位。”廣東名瑞集團的蔡民強説,“像以前那樣一步一步地微調,企業不知怎麼應對,跟客戶報價都不好講價錢。”

  有些企業已經在提前為人民幣升值做準備。浙江匯信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王先生表示,“匯率方面,我們企業現在都已經預留了上漲空間了,給客戶報價的時候會報到6.7左右,希望可以減少到時候的波動帶來的衝擊。升值會是困擾較久的一件事。”

  外貿企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而在人民幣升值的隱憂之下,外貿企業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吳娟紅無奈地説,現在做箱包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太多,價格戰仍然是主要的競爭方式。“這邊原材料在上漲,那邊又要跟別的企業拼價格,明年這個形勢肯定更加嚴峻。”

  不少參展企業指出,成本壓力上升,也在進一步增加了漲價的壓力。“預計原材料明年會有所上漲,這本來就會推高價格,如果人民幣再升值,價格一漲上去,還沒恢複元氣的客戶肯定會減少訂單的。”

  也有企業擔心,本屆廣交會上的訂單回暖只是因為耶誕節和新年的節日效應,但如果海外市場的真實消費需求還未真正恢復,又會出現市場消耗存貨的局面。

  而從事食品行業的威海東旺公司遇到的問題更為棘手。“國際市場上對‘三聚氰胺’的信任危機還未完全過去,韓國現在對中國的食品進口還未鬆綁,我們對韓國的出口額從往年的5000萬元一下子跌為零。”該公司董事長王佩君説。

  此外,訂單回流帶來的是“招工難”。王佩君説,臨近春節,很多農民工不願出省打工,他們現在面臨有訂單卻招不到人的尷尬局面。

  商務部表示保持政策穩定

  幾天前,商務部發佈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9年秋季)》指出,目前中國進出口形勢出現了積極變化,今年後幾個月外貿降幅可能進一步收窄甚至出現小幅回升,預計全年進出口降幅有望收窄至20%以內。

  陳德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國際上都在討論刺激經濟的政策是否應該退出,由於不穩定性因素還很多,我們會繼續保持穩定的宏觀調控政策,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也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

  陳德銘表示,政府符合WTO規則的政策不會輕言退出,會給企業一個穩定的預期,但將增加政策的靈活性和持續性,讓其在調整的力度和方向上更適應形勢的變化,更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和外貿向好發展。

  在分析明年的外貿形勢時,陳德銘説,明年外貿與今年相比降幅應會逐月收窄。“明年貿易增長量要保持,但今後工作重點要放在外貿進出口結構調整方面。要提升檔次,提高品質,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要確保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丟。要更多依靠提升産品附加值來佔領國際高端市場,同時也要把服務貿易作為未來中國外貿發展的重要方向。”陳德銘説。(記者吳哲)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