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地説,‘保八’是有把握的,是沒有懸念的。當前不存在通貨膨脹問題,但存在通脹預期,要高度關注。”
7.7%——隨著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于10月22日“揭開蓋頭”,全年“保八”已無懸念。而8.9%的第三季度增速更是堅定了發展的信心。
令人歡欣鼓舞的數據背後,外需不足、産能過剩、通脹預期等新老問題仍凸顯。第四季度是全年經濟發展的“收官”階段,也將為明年發展奠定基礎。如此關鍵時期,民間投資該怎樣“接力”所有計劃?收入增長能否“跑贏”物價上漲?經濟增長方式該如何轉變?
經濟走出完美“V”型:領漲全球
“中國經濟增速呈現‘V’型反轉之勢。”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如是説。
從第一季度6.1%的近年來谷底,到第二季度7.9%,再到第三季度8.9%,中國經濟增速劃出一道有力的“上行線”。其中,工業生産增速明顯回升,是經濟回升勢頭增強的最有代表性的縮影。
昨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速降至歷史罕見的3.8%;到了第三季度,增速躍至12.4%,已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準。
“實現全年8%的目標是有把握的,沒有懸念。”基於目前中國經濟的良好態勢和去年第四季度較低的基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當日表示。
同期,國際形勢也日漸趨暖,一些發達國家經濟開始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收縮1.1%,而其7月份的預測是收縮1.4%。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分析指出,現在國際經濟形勢已經好轉,中國經濟經歷了連續7個季度的增速回落後,週期性調整的因素也在減弱。加之政府強有力的刺激計劃,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回升軌道。多位經濟學家認為,今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速將更高,全年中國經濟增速將超過8%。而在本月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調高至8.5%。
對於近期備受國際輿論關注的“退出”問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遠超過8%,中國繼續使用刺激政策來加速增長的需要已經下降。
增長多虧政府“托”:亟待調結構
兩天前,中國2009年第1000萬輛汽車下線,前9個月汽車産銷量超過去年全年,其中,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免、汽車下鄉補貼等消費刺激政策功不可沒。最新數據顯示,在國家4萬億元刺激計劃、十大産業振興規劃、家電下鄉等所有政策刺激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連續兩個季度超過30%,處於歷史高位;消費增長保持在15%左右。
“當前的經濟增速,是在政府直接出手,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資、補貼消費等辦法托起經濟增長,是在特殊條件下實現的,單憑市場自身的力量,增速可能只有6%甚至更低。”
蔡志洲説。據計算,前三季度7.7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率中,投資貢獻了7.3個百分點,消費貢獻了4個百分點,而凈出口的貢獻率為負。
政府直接出手,較快扭轉了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這是應對危機的第一階段。當經濟增速進入持續回升階段時,應當更加注重增強來自市場的動力。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認為,中國經濟原來就存在過度依賴投資的問題,要考慮可持續性。現在社會投資比重仍比較低,應當採取措施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也指出,目前國內消費整體上仍處於較低水準,財政的關注點仍應放在消費和民生。在他看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的啟動可能成為新消費刺激政策的重要依託。
此外,鋼鐵、水泥、多晶硅、風電設備等行業産能過剩的出現,説明中國經濟中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轉變發展方式進展仍不理想。中國經濟在結構方面存在三大矛盾:外需和內需結構中過度依賴外需;産業內部結構中第三産業佔比過小;投資和消費結構中消費佔比過小。在發展方式方面,過於依賴消耗資源而非技術創新,過於依賴一般加工製造業的擴張而非産業升級。“大危機之下的大機遇,讓我們有信心去期待中國經濟的一次‘華麗轉身’。”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説。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有好的體制環境,辦法就是堅定不移地推行改革。
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時對結構調整作出了明確部署:要求繼續落實、完善促進消費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項政策,積極推動最終消費;抓緊出臺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辦法;堅決抑制部分産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