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專題首頁  最新動態  濱海新區概況  專家看濱海  圖解濱海新區  津臺交流  地方解讀  臺商看濱海  政策扶持
 
 
天津濱海新區:第三個發展極的歷史使命
 
 
  來源:      日期:2006-12-22 14:18

 

  人民網天津視窗12月21日訊:中共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國務院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國務院對天津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批復,三個重量級文件,讓濱海新區從天津———一座曾經淡出公眾視野的城市,在2006年重新回到全世界的聚光燈下,而濱海新區和天津的經濟地理位置和功能由此重新確定。

  2006年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繼深圳特區、上海浦東之後中國增長的第三個發展極,天津亦欲借此復興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而國家戰略賦予濱海新區的是要以創新的方式走出一條區域發展的新模式。

  趁國家政策利好之機遇,資本市場亦相當關注濱海板塊、天津的發展,11月5日上海證券報開始對天津濱海新區進行多次調查,時間跨度近兩月,試圖解剖天津濱海産業生態,揭示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如何創新區域發展模式,如何開犁綜合改革這塊試驗田,為國內區域發展提供借鑒、為投資者提供參考。

  □本報記者 羅小軍

  對於濱海新區國家戰略的理解,此前戴相龍在《求是》撰文指出:“從1994年起,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天津濱海新區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基礎,是繼深圳經濟特區、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

  天津各界稱之為中國增長第三極。而國務院《意見》特別指出,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主要任務是:以建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探索新的區域發展模式,為全國發展改革提供經驗和示範。

  國家戰略意圖

  如果説將天津定位為北方經濟中心更多的是天津的期待,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則更多的是國家戰略。

  天津市一位官員對上海證券報表示,“我們原來的研究中沒有對外開放的門戶這一條,這是國務院特別加上去的”。對此,天津市發改委主任、濱海新區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亞力對上海證券報表示“我們感到責任重大,沉甸甸的壓力”。

  戴相龍上月會見外資銀行代表時表示,天津濱海新區今後是國家改革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有1270平方公里的鹽鹼地可以作為工業用地,靠著兩個直轄市和新疆、內蒙以及中亞地區的大腹地,“這些優勢集中在一起,國家才決定把天津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戴相龍還進一步解釋,去年六月份到今年六月份,中央國務院一共開過七次會議,對天津濱海新區進行研究,因此濱海開發開放“不是我們天津市的戰略,也不是我們天津要來的”。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原因“有三句話”,即三個有利於,“有利於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協調區域發展,有利於探索區域發展的模式”。

  然而,濱海開發開放的國家戰略意圖既不限于支援天津成為北方經濟中心,也不止于創造出增長的第三極,而是要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創新出區域發展的新模式。

  國務院《意見》指出,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主要任務是:以建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探索新的區域發展模式,為全國發展改革提供經驗和示範。

  不一樣的模式

  其實,增長第三極在戴相龍看來已經是一個事實,戴相龍11月在《求是》明言“天津濱海新區是……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

  那麼天津濱海開發開放如何走出區域發展的新模式?國務院《意見》指出:天津市政府“要進一步研究,細化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和金融、土地改革等專項方案,並按照有關程式報批後實施。”

  天津市發改委官員對上海證券報表示,天津市目前已經成立了由戴相龍任組長、各職能部門負責的課題組研究10大創新,即“企業改革、科技體制、涉外經濟、金融體制、土地管理、城鄉一體化、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等10個方面的創新”。

  對比過去深圳和浦東的開發開放,天津市一位官員對上海證券報表示,天津濱海“不能像過去那樣直接下令給優惠政策,現在已經加入WTO多年,要講究國民待遇”。

  那麼天津以及濱海新區如何在全新時代背景下走出一條創新的道路,使得天津濱海新區從而天津成為凝聚各類經濟要素、輻射經濟能量的中樞,進而創新區域發展模式,這已成為此次濱海新區綜合改革試驗的國家戰略用意。

  談起區域發展模式,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深圳開發開放10餘年後,1992年左右形成以珠三角為核心的第一輪土地泡沫,引起國家宏觀調控。隨即1992年浦東開發開放,同樣是10餘年後中國第二輪房地産泡沫到達高潮,上海成為核心,對宏觀經濟和區域發展形成影響,而上海正經歷的一場變化尚未結束;隨之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轟轟烈烈啟動。

  對於宏觀經濟波動和宏觀調控,天津市一家排名靠前的國資背景上市公司董事長表示“經濟的波動不可避免,如果擔心調控,那就沒有發展”,目前,天津市上市企業一共25家。

  天津濱海從一開始是否可以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呢,這不僅是天津地方的選擇,更是考驗國家宏觀調控和區域發展戰略的智慧。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創新招數

  根據國務院《意見》:天津濱海要以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探索新的區域發展模式。赫然位列前兩位的抓手仍然是金融和土地,但要求是創新。

  天津市一位官員披露,目前濱海新區土地利用方面的特殊僅僅在“新增用地速度方面,比如全國10%,濱海可能可以18%至20%”,“用地程式方面並沒有差別”,而民間眾多金融機構積極呼籲天津借此創新機會推進“土地證券化”,以防止房地産價格短期內高企,避免珠三角和長三角重復演繹的房地産故事,據悉此建議已經提交中央。

  而戴相龍在2003年上任天津市市後的第一個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職出,要加快發展金融、物流、商貿會展、房地産四個主導産業,金融被列在了第一位,並取得一系列突破。而對於通過土地經營城市,戴相龍曾如此表示,只要政企分開,土地收購公開競拍,收益部分政府還貸,政府調控房價上漲,通過信貸來進行城市基本建設的效果就非常好。戴相龍亦曾公開承諾不會用過量的貸款創造政績,而給天津市和他的後任帶來沉重債務負擔。

  對於天津是否會重復廣東和上海發展的故事,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鐘茂初對上海證券報指出:“某個階段要快速發展,必然會這樣,天津這幾年基礎設施改善很大”,而“天津財政資金很少,靠什麼?靠土地換資金,靠土地來換資金來快速發展,要麼快速發展然後放緩下來,要麼慢慢地發展。”

  的確,天津這兩年財政收入突飛猛進,2001年天津市財政收入304億元,2002年達到375.8億元,2005年達725億元,“今年可能突破900億元,都是實實在在的”。

  而對於創新,天津市發改委領導表示,“創新涉及的不僅僅是一件件具體的事,而是體制,還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特別是當涉及到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時候,要加以改變,必須履行一定的程式,非常複雜。”

  天津市官員表示,當前最棘手的問題是行政體制改革方面,濱海新區並非獨立行政建制,新區管委會屬於市政府派出機構,而區內有塘沽、漢沽、大沽三個行政實體,派出機構如何協調三大實體進行改革是一個重大創新課題。

  一切尚在探索中,人們期待的是,天津從而天津濱海新區會否走出不一樣的天空?

   解讀新發展極

   周立群(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博導)

  深圳、浦東、濱海是中國的三個發展極,也是解讀中國二十八年曆史巨變之關鍵點。

  不解讀深圳,無法理解上世紀80年代中國之改革開放;不解讀浦東,無法把握90年代中國向市場經濟的深刻轉型;不解讀濱海,無法預見中國未來之發展。

  三個發展極是中國對接國際競爭的三大平臺,也帶動著東部三大區域率先實現現代化,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先行區。

  濱海新區是一個全新概念,它的外延是京津冀、環渤海,這一區域不僅是國際産業轉移的承接地,也是對接國際競爭的橋頭堡。它在東北亞的崛起,孕育著中國新一輪的國家戰略———參加國際競爭的新基地、新通道。

  濱海新區作為新發展極,不僅是其特有優越區位和歷史發展積澱,更重要的是它的崛起將引領和帶動京津冀、環渤海區域經濟的發展。

  有別於深圳和浦東,“承南啟北”、“以東帶西”———濱海新區在國家戰略中的重新定位,蘊含著北方地區發展新的起點。它的創新與發展不僅承擔著帶動區域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任,而且要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走出一條前人未走過的新道路。

  我們憧憬著第三個發展極的崛起與未來,因為,新發展極的使命不僅要承接,而且要應戰;不僅要創新,而且要擴散;不僅要構建,而且要示範。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第三個發展極的歷史使命 

   鐘茂初(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從中央政府積極推動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各種政策舉措來分析,天津濱海新區肩負著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歷史使命,具體包括:

  一、展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 國務院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重點強調的就是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改革重點包括鼓勵天津濱海新區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可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支援天津濱海新區進行土地管理改革。在有利於土地節約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創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推動天津濱海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給予天津濱海新區一定的財政稅收政策扶持。

  二、創新區域發展模式

  從戰略角度看,天津濱海新區開發的一個重要主旨,就是通過“激活”中國北部增長極———環渤海地區,進而輻射和驅動中國北部地區、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解決南北經濟發展差距問題。濱海新區作為市場經濟發育較為完善的新興發達區域,不僅在産業、技術、資本等因素要擴散到京津冀都市圈、環渤海地區乃至整個北方地區,而且在金融深化、市場經濟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市場經濟制度、資本市場的要素流動、開發開放的理念等因素也應擴散到上述區域。

  三、構建優勢産業群

  濱海新區近期主要突破的方面是:一是在新的工業化階段著力培育自主智慧財産權技術和自主品牌;二是通過濱海新區的聚集,以産業發展創新,形成引領中國乃至引領世界的工業産業。三是産業發展有所選擇,排除落後的、效率低下的、對生態環境和資源有負面影響的、難以形成産業群集的産業;四是吸引、培育國家級的産業技術創新基地,從而帶動全國的産業創新能力。

  四、打造對外開放門戶

  天津濱海新區在探索開放新模式的方面要起到以下作用:一是迅速適應入世過渡期結束後我國將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國際經濟、並將受到世貿規則的約束、原來特區和開發區等實施的一些優惠政策將逐步淡出的新形勢,探索對外開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二是把握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的機會和優勢,積極參與並推動東北亞區域合作和發展。三是把握作為歐亞大陸橋東部主要起點的有利條件,強化中國與中亞、歐洲國家的緊密經濟聯繫,起到輻射帶動中國北方融入全球化進程、形成“海路與陸路並舉”的開放性經濟的作用。

  五、探索科學發展的新路徑

  通過濱海新區的實踐和探索,尋求節約資源型、生態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濱海新區不僅承擔著新時期中國發展和改革的引領與探索作用,而且也承擔著中國發展節約型迴圈型經濟的引領與探索作用。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三個發展極實現接力跑

     吳浙(南開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

  當改革的接力棒從深圳經濟特區經上海浦東新區再傳遞到天津濱海新區手中的時候,濱海新區所面臨的發展條件,與20世紀70年代末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和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開放浦東新區時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從外部環境來看,隨著中國加入WTO,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效用和衝擊都在逐漸減緩,加快自主創新、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中央決定加快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要通過打造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第三個發展極,使天津市和京津冀地區在加快自主創新、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方面能夠儘快取得重大的進展,探索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從而成為中國實現科學發展的試驗區。

  從區際競爭與合作的角度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各個發展極之間不是在進行一場冠軍賽的爭奪,而是在進行一場接力跑。因為三大發展極的競爭力更多是表現在外部市場上,其取決於它們有關生産和服務部門是否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三大發展極之間的接力跑,是要在充分發揮每一個發展及已經具有的優勢基礎上,重點補上每一個發展極所存在的“短板”,進而提升整個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國際競爭力。正是在此思路之下,為了彌補天津濱海新區在金融産業發展方面的不足,中央政府決定在天津濱海新區率先實行人民幣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等一系列重要的金融創新。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
  責任編輯:魏 萌
美術編輯:廖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