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輸血中小企業?

時間:2011-09-06 14:23   來源:臺商雜誌

  製造業重鎮東莞接連出現的幾起企業惡性倒閉事件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一時之間,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的説法涌出。然而工信部卻否認南方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的説法,但也指出融資難成為中小、微型企業面臨的突出難題。 

  平靜表面下的漩渦往往比疾風驟雨式的災害更具殺傷力。有人形容,眼下中國大陸的中小企業如同在溫水鍋中煎熬的青蛙,他們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如今又面臨更加艱難的困境——融資難、贏利低。雖然部分中小企業拿到以訂單,但由於缺乏資金支撐,只好放棄生産甚至關門歇業。在如今銀行信貸全面收緊的背景下,誰來輸血中小企業? 

  溫水煮青蛙似的煎熬 

  工信部發佈的數據顯示,儘管今年一季度大陸經濟增長為9.6%,但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的虧損面高達15.8%,同比擴大了0.3%,中小企業虧損額同比則上升了22.3%。 

  據全國工商聯一位人士介紹,工商聯剛剛完成了對17省市中小企業的大調研,調研摸底的結果顯示,當前中小企業生存非常艱難,困難程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初期。這份逾萬字的調研報告已經遞交國務院,報告預判2011年下半年中小企業的處境將更為艱難,而近月數家溫州企業的崩盤和近期東莞企業惡性倒閉事件已經印證了這一判斷。 

  如此看來,在當前嚴峻的金融局勢面前,眾多中小企業似乎已沒有多少活路。業界人士稱,現在許多地方的中小企業面臨的情況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糟糕。當時是訂單一夜間突然消失,死了也乾脆,現在訂單倒有,但原材料、勞動力、匯率、資金等多座大山一起壓來,一下子死不了,活著又看不到希望,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煎熬,讓很多中小企業痛苦不堪。 

  據全國工商聯人士表示,調研中,90%以上的受訪中小企業表示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小微型企業的融資狀態更為窘迫。中小企業能從銀行拿到2~3分利(月息)的貸款已經相當不錯,浙江的地下金融的月息利率甚至已經高達5分以上。“現實的情況是,貸款也難,不貸款也難。”該人士解釋,2008年時外需雖然縮減,但信貸的放鬆讓企業資金面并不緊張,而當前企業的處境是,外需還未真正恢復,銀根的緊縮致使絕大部分中小企業資金鏈岌岌可危。 

  調研報告稱,除了首當其衝的融資問題,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人民幣升值、用地成本導致了企業的經營性成本不斷上升,而企業的産品價格卻難以同步同幅度提升,這使得企業利潤遭到嚴重擠壓,有市無價、有單無利的現象普遍存在,成本上漲“吞噬”了企業利潤。不少小微企業利潤已經出現大幅下滑,相當部分企業處於虧損邊緣。在調研中,甚至有企業表示,囤積倒賣原材料所獲得的投機收益也遠遠高於將材料生産加工後銷售成品獲得的收益。 

  信貸之路緣何步履維艱? 

  在大陸,中小企業的困境帶著明顯的“中國特色”。在銀行、大型國有企業和政府之間,似乎存在一種天然的“所有制”默契,讓絕大多數信貸資源向國有大中型企業集中。自2010年10月大陸的貨幣政策由“寬鬆」轉為“穩健”以來,接連的加息和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使得銀行更加“惜貸”,特別是對企業“嫌貧愛富”趨勢又有所抬頭。中小企業的貸款總量僅佔大陸銀行業貸款餘額的15%至20%,按照中小企業的體量,這個比例顯得偏低。 

  一般而言,中小企業的利潤率較低,信貸成本一旦上升,經營狀況很容易出現問題。由於底子不厚,如果資不抵債,很容易破産。這個問題,事實上在很多經濟體中都很常見。同事,中小企業違約率和破産率較高,也導致銀行在面對中小企業信貸需求時,往往顯得較為謹慎,這樣便形成了一個不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惡性迴圈”。 

  雖然監管部門對中小企業貸款增速有一定要求,但現在整個信貸額度是一個大盤子,信貸資源很容易被大企業擠佔,這其實也反映了當前無論是總的信貸額度緊張還是寬鬆,而中小企業的信貸卻一直都出現緊張的現象。事實上,主要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的大門比以前關得更緊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只好選擇民間融資。但民間融資成本高,讓一些中小企業望而卻步。據溫州市人民銀行監測,一季度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單季上漲11.91%,比2010年第四季度漲幅高8個百分點,中小企業不管是向銀行貸款也好,還是向民間“高利貸”借錢也好,其利息的大幅上升讓企業的生産經營成本大幅增加。 

  其實,大陸市場的流動性并不緊張。以中小企業扎堆的溫州為例,民間有大量資金,在過去很多年裏,這些資金在房市、金市、煤市等市場上都展示了強大的力量。因此,簡單認為流動性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并不準確,目前緊張的主要還是銀行信貸。 

  此外,中小企業主要從事附加值較低的産品生産,在任何一種衝擊下,都可能出現大面積經營緊張。金融危機期間出口萎縮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就是一例。企業産品如果競爭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肯定也較弱。 

  中小企業急需融資“補血” 

  儘管政府在財稅、金融等方面給予了政策的傾斜,金融部門和各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增加了信貸支援,然而,在上游能源原材料大幅攀升,用工、融資等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生産經營仍比較困難,在信貸規模壓縮的情況下,融資難仍然成為當前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型微型企業反映突出的問題之一。應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呢? 

  從根源上來講,大陸需要進行新一輪金融體制改革,創造一種更加公平和有效率的金融體系。在根本的制度性改革難以一蹴而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甚至考慮一種相對更為“激進”的制度,包括允許建立私人銀行等等。為中小企業建立更加“草根”的金融機構的基礎在於,與其讓民間高利貸盛行,不如建立一種制度較為規範、受到相應監管、并借助於民間資金的金融體系。這有利於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減少其破産概率。 

  當然,從中小企業本身來講,增強自身實力,才能強化融資和討價還價的能力。在市場機制中,資本仍然具有著強大的話語權。離開自身實力奢談政策扶持,是不可持續的。 

  日本的“經連體系(Keiretsu System)”值得我們借鑒。這個體系由一些龍頭公司牽頭,包含融資機構、供貨商和製造商。其成員持有成員團體的股份,并且相互貸款,以及從事聯合投資。這樣一個互相合作的體系,能在短期內保證企業快速成長。經連體系減少了過度競爭,也有利於企業形成在某個行業的集中和規模優勢。 

  這樣一個體系,是否適合中國的土壤,當然是存在一定疑問的。很多人會指出,由於合作性較差,讓中小企業抱團可行度并不高。但隨著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工資和其他要素價格的上漲,中國工業化的下一個大趨勢必定是進一步整合。這就要求産業鏈分工更細,廠家之間也必須加強合作。 

  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市場的力量會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新的制度和安排。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融資結構改革和産業結構創新,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劉醒)

編輯:程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