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神七航太員 視 頻 各方反應 專家話神七 圖 片 中國航太 世界載人航太發展 航太小知識 神舟飛天歷程 祝福神七
 
 
 
 
神舟飛天歷程——中國航太人的光榮與夢想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08-09-09 10:01

 
 

  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宣佈,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任務將於2008年10月擇機實施。這是航太員著艙外航太服在水槽進行模擬失重訓練和出艙活動任務訓練。新華社發 秦憲安 攝

  新華網北京9月6日電(記者 白瑞雪、李宣良、張汨汨)神舟,中國飛船的名字。獨一無二,舉世矚目。

  一次次,這凝結著民族智慧與光榮的宇宙飛船,在浩瀚太空中銘刻下了中國人的印記。又一個金秋來臨。在我國第7艘神舟飛船即將遨遊太空之際,讓我們回首此前6艘飛船飛天的歷程──

  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首訪太空到2005年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攜手問天,6年間的6次飛行如同6個臺階、6枚刻度,它們所記錄的,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不斷突破,更是中國航太人的光榮與夢想。


  一位外國作家在評價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時説:“這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式太空計劃。他們每次向前邁進一大步,很少重復飛行。”

  每發射一次,就前進一步。在飛向太空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優化,正是神舟的軌跡。

  1992年,載人航太工程正式立項。僅僅用了7年時間,航太科技人員就攻克了載人航太的三大技術難題──研製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安全返回技術,構建了太空飛行的生命保障系統。

  1999年11月20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在美、蘇發射載人航太器近半個世紀後起航的中國載人航太事業,在幾年內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所走過的路。

  此後3年裏,神舟二號至四號3艘無人飛船試驗飛行連續獲得成功。發射、返回、測控、環境控制……一項項關鍵技術陸續突破,飛船技術狀態逐漸接近載人,前三次無人飛行試驗中發現的有害氣體超標等問題,也在神舟四號飛船上得到了徹底解決。

  “成功並不意味著成熟。我們認真總結每一次飛行的經驗,使下一次飛行有所改進和完善。工程總體和七大系統就是這樣逐漸實現性能優化的。”載人航太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説,“我們起步晚,但不能照抄,要有中國特色的技術進步,從而迎頭趕上。”

  2003年10月15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完美升空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太活動的國家。伴隨著楊利偉歷史性的太空之旅,“taikonaut”,一個由英文中的“宇航員”和中文拼音中的“太空”合成的英文單詞,成為了世界媒體對中國航太員的專用稱呼。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再次升空。從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兩人多天,費俊龍、聶海勝115個小時的航程不僅實現了多人多天太空飛行技術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國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一次次進步與突破,圓滿完成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第一步任務。而即將發射的神舟七號,就是第二步規劃中的首次飛行。

  位於西北大漠的載人航太發射場,見證了神舟的6次成功飛行,也見證了每一次成功背後的汗水與淚水。

  上天的神舟一號,原本是一艘地面試驗用的電性能測試船。把初樣産品直接當成正樣産品使用,史無前例,風險巨大。

  在這艘飛船“冒險”發射成功後,神舟二號作為一艘真正的正樣飛船,卻在發射前夕遭遇火箭“撞傷”。

  更換部件,修復箭體。火箭最終送飛船入軌的那一刻,科研人員們淚流滿面。

  神舟三號飛船進入發射場的第4天,穿艙插座中的一個接點信號不通。決策者們毅然決定:進度服從品質,推遲發射!

  當飛船船艙內3000多個接點全部導通之後,2002年3月25日,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和形體假人的神舟三號發射升空。

  9個月後的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面臨前所未有的持續低溫,人們不得不用200條棉被為火箭保溫。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和著陸,標誌著載人航太工程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不過,就在這艘飛船進入發射場前最後一輪地面試驗中,返回艙坐椅緩衝機構被發現無法完全滿足緩衝發動機的備份要求。科技人員用了70天,攻克了這一按正常速度需要半年才能解決的問題。

  2005年10月12日淩晨,令人揪心的風雪突襲發射場。航太人用他們精妙的計算,為神舟六號找到了一個風停雪歇的窗口……

  事非經過不知難。中國航太人的付出所換來的,不僅僅是6次世界矚目的飛行。在載人航太工程的帶動下,一大批原材料、製造工藝、元器件生産等基礎工業的水準得到了提升,而載人航太工程所採用的技術也逐漸擴展到了通信、食品等行業的應用中,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飛行實踐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的年輕的航太人才隊伍,更是為中國航太儲備著更遠的未來……

  神舟所創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寶藏,也是助推神舟七號升空的最強大力量。

  神舟七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説,和“神六”相比,“神七”最大的變化有三:一是執行航太員出艙活動;二是飛船滿載,三名航太員最長飛行五天;三是飛行期間要進行一些衛星通訊的新技術試驗。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