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三通”對臺灣民眾更有安全保障

  時間:2005-11-16 14:19    來源:     
 
 

張冠華

 
       所謂“安全”問題,一直是臺灣當局拒絕和拖延開放兩岸“三通”的主要藉口。臺當局不僅將拒絕兩岸“三通”視作保障其政治和軍事“安全”的關鍵屏障,還聲稱“三通”將危及與臺灣民眾更為息息相關的經濟與社會安全。

       “三通”是否會危及臺灣的所謂軍事“安全”?兩岸同胞血濃于水,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大陸方面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針對的是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臺灣分裂勢力的“臺獨”圖謀,決不是針對臺灣民眾。國務院臺辦關於兩岸“三通”政策説明書明確指出,實現和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根本途徑在於,臺灣當局必須徹底放棄“臺獨”分裂主張,停止一切“臺獨”分裂活動。

       如果臺灣當局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並在此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進一步推動和發展兩岸關係,那麼實現“三通”將有利於增進兩岸人民的各項交流和增加兩岸的共同利益,推動兩岸關係朝向良性互動方向發展,臺灣的各項利益自然會得到安全保障。

        除了所謂的政治與軍事“安全”,臺當局還渲染“三通”將帶來經濟和社會“安全”問題,聲稱“三通”將使臺灣經濟邊緣化、空洞化風險升高,並衍生島內失業擴大、社會治安惡化、社會福利增加等社會問題,頗有聳人聽聞之勢。

       兩岸“三通”會導致臺灣經濟的邊緣化嗎?目前祖國大陸已成為臺商海外投資的最主要地區,臺灣對大陸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重在2003年也迅速提高到24%左右,兩岸産業分工關係日益深化。這一局面,既是兩岸各自發揮比較利益優勢的結果,又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浪潮推動的産物。當前,中國已成為亞太地區舉足輕重的新興市場和生産基地,今後中國經濟在亞太經濟中必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日趨緊密的兩岸經貿關係對提高臺灣在亞太經濟中的角色與地位有著越來越重要的意義。正基於此,東亞各國和地區近年來紛紛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以強化自己未來在東亞經濟合作中的地位與角色。島內企業則加快赴大陸投資,並帶動了兩岸貿易的高速發展。國際跨國公司也有意借助臺灣的地理位置及與祖國大陸同文同種的優勢條件,在臺灣設立營運總部或研發中心,以作為進軍大陸市場的跳板。今年以來,祖國大陸相繼與香港、澳門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協議,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步伐也正在加緊進行。在這種形勢下,臺灣當局繼續拖延兩岸“三通”,不僅無法享受兩岸經濟合作帶來的巨大利益,而且自外于內地與港、澳以及中國與東盟將形成的經濟合作區域,這才是導致臺灣經濟邊緣化的風險所在。

       “三通”會導致臺灣“産業空洞化”,是臺當局渲染的另一個所謂“經濟安全”問題。八十年代中後期以來,臺灣經濟步入由工業化社會向後工業化社會的轉型時期,工業佔GDP份額持續下降,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以IT産業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取代傳統産業成為工業的龍頭。這種結構轉換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而不是産業空洞化現象。事實上,臺灣經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能夠較為順利地實現産業升級,正是得益於兩岸經貿關係的迅速發展。目前,臺灣經濟又處於新一波轉型期。以加工生産為主的IT産業在島內比較利益優勢逐漸削弱,正將生産基地加速向祖國大陸轉移,臺灣工業急需擺脫既有發展模式,向更高層次的創新、研發、服務及更高端科技産業發展。同時,在臺灣步入後工業化社會後,第三産業要獲得更快的發展,也須擺脫以內需為導向、國際競爭力較弱的狀況,通過拓展海外市場增加新的活力。在當前形勢下,無論是臺灣工業升級還是服務業競爭力的加強,都需要依託祖國大陸這個巨大的市場腹地。因此,實現兩岸“三通”,不僅不會導致臺灣産業空洞化,反而是推動臺灣經濟轉型的重要動力。

       實現兩岸“三通”也有利於解決島內的高失業率問題。當前臺灣失業率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島內經濟景氣不佳所致;另一方面則是人力資源結構跟不上産業結構調整而導致的結構性失業。兩岸“三通”有助於刺激島內旅遊、房地産等産業的振興,會在短期內增加大量新的就業機會。同時,兩岸實現“三通”後,相當部分島內企業由於兩岸經貿往來更為順暢,會以商品出口而非直接投資的形式拓展祖國大陸市場,從而增加在島內的投資,減緩因生産基地外移而造成的島內就業壓力。再者,兩岸“三通”有利於建立兩岸正常的經貿和人員往來機制,通過兩岸合作,更加有效遏制兩岸間存在走私、偷渡等問題,進一步保護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與人身安全。

       實現“三通”是兩岸民意所歸,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由之路。“三通”有利於保障臺灣民眾的經濟與社會安全,這是不容抹殺的事實。民進黨當局誇大兩岸“三通”對島內民眾帶來的安全風險,繼續拖延兩岸“三通”,製造兩岸緊張氣氛的做法,才真正是臺灣民眾面臨的一大不安全因素。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