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臺報社論指兩岸優勢互補創造雙贏將使全球受益

  時間:2005-09-23 14:17    來源:     
 
 

       臺北消息:日前臺灣最後一條筆記型電腦生産線關閉,移往大陸,使臺灣做為全球筆記型電腦最大製造産地的黃金時代走入歷史。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論指出,這條看來令人沮喪的消息其實體現了臺灣經濟發展的更大機會,兩岸優勢互補創造雙贏將使全球受益。

  社論説,臺灣筆記型電腦不在臺灣生産,轉移到島外生産,由於優勢互補,反而創造出更廣大的發展空間。

  文章説,如果島內投資環境不急速惡化的話,産業生産線的外移及對外投資,其所産生的外部效果,應可促進島內經濟持續的成長,創造雙贏。

  文章説,臺灣産業的對外投資,據政府核準的對外投資金額,至今年六月底止累計,對中國大陸投資四百三十九億美元,對大陸以外國家與地區為四百三十三億美元,各佔一半。但對中國大陸投資實際上,遠超過政府核準金額,專家估計超過千億美元,甚至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臺商對大陸的鉅額投資,對大陸近年來經濟的快速成長,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就業機會的創造,都有極大貢獻。

  同樣的,由於臺商對大陸的鉅額投資,誘發了貿易效果,使臺灣對大陸出口快速增加。據臺灣“陸委會”估計,近十五年來臺灣對大陸出口,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十九,較臺灣總出口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六點七,幾乎高出兩倍。顯現臺灣對大陸出口快速增加,對總出口增加貢獻之巨。但自大陸進口,在政府各種限制下,為數甚微,因此,對大陸貿易産生鉅額貿易出超十五年來高達二千四百億美元,遠超過總出超,對臺灣外匯存底的大量累積,也有明顯的貢獻。尤其近年來臺灣內需不振,經濟還能保持百分之三以上的成長,是靠外需擴大的支撐;而外需的擴大,又以對大陸出超的大量增加為主。顯然,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極深。

  文章分析説,目前兩岸經貿關係,雖在政治嚴重打壓之下,還能獲此結果,顯示順應全球化、區域化的大勢,兩岸優勢互補,密切結合的力量,不是任何人為力量所能阻擋的;而兩岸優勢互補,密切結合所創造的競爭力,不僅可力抗外來競爭,更可進軍國際市場,未來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文章最後呼籲執政當局放棄對兩岸經貿往來的干預,使雙方優勢充分發揮,不僅可創造雙贏,全球經濟亦因而得益,對經濟全球化、區域化作出更大貢獻。否則,臺灣産業空洞化,不再是有識者的呼聲,而是正在加速進行之中的事實,這才是民眾的最大悲哀。

       來源:中新社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