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十一五:務實的獻禮,讓窮人先富
 
 
  來源:      日期:2005-10-25 15:25

 

       中共中央委員會將於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全體會議,討論未來五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分析人士説,在追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的政策取向將關注增長的均衡、機會的均等和社會的公平,避免出現窮人依舊貧窮甚至更窮,富人則更富的不利局面。

       老百姓最關心自已的切身利益,網友對此問題非常關注,積極分析建議:

   〔新華網友〕:審時度勢,順應民心,拿出具體的對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家重大決策機制正在發生重要變革,表達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從個人決策向集體決策乃至廣泛的民主決策轉變,從封閉型決策向開放型決策的轉變,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也是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促進。

   〔新華網友〕: “窮人”--這個過去的詞,現在又出現了。我們需要吸取教訓,有些地方政府,從減稅、退稅、貸款、無償提供土地等方面,政府給予了大量的幫助.更有地方政府為了出政績.在招商引資方面免三到五年的稅、免三到五年的地租、提供流動資金、禁止執法部門進入等。他們為政績賠了錢又轉架到農民身上,成了富人的幫兇,加重了貧富差距。


   〔新華網友〕: 一、當前濟貧利農的政策對緩和貧富矛盾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與徹底解決貧富差距日趨擴大的問題還相當遙遠,仍須繼續努力。二、是否兩極分化的衡量標準絕不是是否形成財團,恰恰是5--10%少數富人與多數普通勞動者和未脫貧的比例決定的,錯誤立場和標準必然導致錯誤的結論。三、縮小貧富差距的根本在於公平分配和等價交換。

   〔新華網友〕:中國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讓全中國的老百姓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現在這種窮的窮、富的富的局面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不下決心解決“看病貴、上學貴、住房貴”這些新問題,窮人就很難富起來。兩極分化,分配不公,就業不公是社會不和諧的主要焦點,希望政府給以必要的關注.


   〔新華網友〕: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第一次分配,要在不斷規範的市場機制中實現。稅收等政府調控下的第二次分配則以公平為主,從而縮小初次分配造成的過大的收入和財富差距。第三次分配則是指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社會救助、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願者行動等多種形式的制度和機制,是社會互助對於政府調控的補充。

       來源:發展論壇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