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十六屆五中全會何以引人注目
 
 
  來源:      日期:2005-10-25 15:24

 

       十六屆五中全會定於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開會議鄭重其事作出的決定,也是由新華社9月29日發佈的重要新聞。筆者留意到,消息甫發佈,引發網評如注,喝彩、祝賀、興奮、渴望、建議之聲如噴泉,十六屆五中全會已成為時下社會的關注點,成為網評焦點。

       “十六屆五中全會,要對你説!”這是許多網友的共同心聲。這次全會之所以牽動億眾,乃是眾所週知的原因:討論通過制訂“十一五”計劃的建議。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根據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編制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綱領性文件,也就是描繪我們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圖。人們看到,從“一五”到“十五”,儘管歷經風風雨雨,然而,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舉甩掉了“東亞病夫”的形象。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個“五年計劃”的圓滿實現,更使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成為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世界各國刮目相看和平崛起的強國。人們看到,在“十五”期間,我們國家不但宣佈結束了千年“皇糧國稅”的制度,而且使“神五”一舉成功飛上太空,實現中華民族千年的夢想。去年末東南亞發生海嘯地震特大災難以及今年8月末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美國南部發生“卡特裏娜”特大颶風襲擊之際,中國立即伸出支援之手,展示了責任大國和實力大國的面貌。而今,全會討論的“十一五”計劃,既是承前啟後,更是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與上一個“五年計劃”不同的是,這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集思廣益的成果。因此,公眾對“十一五”抱著十二萬分的期望。

       “十六屆五中全會,想對你説!”這又是許多專家學者、廣大幹部群眾的心聲。人們注意到,中央政治局會議有一段這樣的表述: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品質,落實“五個統籌”,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既是制訂“十一五”計劃鮮明的指導思想,也是“十一五”的非同凡響之處。

       可以説,“十一五”不是一個一般發展的計劃,而是一個積極而穩妥的發展計劃。發展既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此次全會的主題詞。中央政治局在討論中,既把堅持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前置條件”。不言而喻,國家的發展,就是要以人為本,把保護髮展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同時發展要體現在“轉變觀念,創新模式,提高品質”三個關鍵環節上。也就是説,發展觀念要轉變,發展模式要創新,發展品質要提高。這既是對發展的正確表述,也是賦予發展新的涵義。這樣,就把片面發展與全面發展、粗放型發展與科學發展、暫時性發展與可持續性發展區別開來。回首以往,某些地方抓發展的勁頭不可謂不足,發展的措施不可謂不力。然而,卻付出了很大代價。有的甚至發展越快,負面作用越大。比如,去年媒體曝光的某省一個違規開工鋼鐵項目,引發了毀壞農田近萬多畝,沉澱28億元國資就是一個血的教訓。因此,發展要講科學,發展要轉變觀念,發展要創新模式,發展要提高品質確實是求實之言,確實觸到問題的關鍵,值得人們好好品嚼消化。

       “十一五”計劃牽動人心,還在於此計劃凝聚著全黨智慧,人民群眾的智慧。近來,人們都看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帶頭分奔赴各地奔赴基層,廣泛徵求幹部群眾意見,與基層共同研究“十一五”計劃。各地不少建言吸納在“十一五”計劃中,各專家學者不少妙計也匯集在“十一五”中。“十一五”計劃將是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一個集思廣益計劃。通過十六屆五中全會,這個“十一五”計劃必將更加完善,更有創意,通過全國人大討論決定後,必將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使中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出現新的局面。

       因此,十六屆五中全會備受矚目,十六屆五中全會理所當然成為華夏大地社會生活新的焦點。

       祝賀你,十六屆五中全會!(亦菲)

       來源:央視國際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