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電力〕五大集團出臺十一五規劃 發電規模五年將翻倍
 
 
  來源:      日期:2006-04-04 16:32

 

  早在一個月之前,中國五大發電集團2005年有關指標的完成情況,和“十一五”的具體規劃已經報到了國資委和發改委。日前,《第一財經日報》獲得規劃的細則。

  據悉,五大發電集團普遍將2010年裝機容量的目標設置,高出2005年近一倍。

  其中,規模最大的華能集團現有裝機容量4300萬千瓦,而2010年的裝機容量將超過8000萬千瓦。中國第二大發電集團大唐集團此次確定的裝機容量與華能相同,同時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

  在幾大電力集團中,華電較為突出的一點是其凈資産收益率目標不斷提高。按照規劃,2007年,華電的凈資産收益率達到4%。而其凈資産收益率到2010年的目標則定到了6%,此前,業界對發電集團較低的資産收益率常有微詞。但實際上,2005年上半年,曾有兩家電力集團,由於煤炭價格上升等原因而出現虧損,華電就是其中的一家。

  另外,中國此前在核電發展的具體規劃和技術路線的不明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電投企業規模的發展,而由於初期,三代核電站建設週期長達五年,所以,中電投未來的發展尚有待觀察。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認為,做強做大是企業的發展目標,而更強大的企業,相應地更有發言權,這來源於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也是國資委對國企領導的考核要求。

  由於五大發電集團擴張迅速,所以業界也有發電會否過剩的爭論。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近期明確表示,水泥、煤炭、電力、紡織等行業目前雖然産需平衡,但也潛在存在産能過剩的問題。他説,因為在建擬建項目過多,這些領域上項目的勢頭仍然很強。對投資膨脹的估計,始終不能放鬆。

  而原能源部部長黃毅誠則認為,發電規模適當過剩,正好可以開展發電企業之間的競爭,並且即使出現電力小規模過剩,也正好可以借機關停煤耗較高的小機組。

  但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能源部主任黃峰卻表示,由於許多小機組是當時國家發改委批准建設的,屆時關停,這部分投資的損失誰來承擔也是一個問題。黃峰還表示,發電集團雖然有自己的規劃,但電力集團規劃的電廠,仍需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核準後方能開工。 (記者 王子)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