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房地産〕十一五規劃解讀:房地産健康是十一五的關鍵
 
 
  來源:      日期:2005-10-25 18:12

 

    中國經濟不能發展太快,也不能發展太慢。繼續調控經濟但需求不出現大的回落的唯一選擇就是刺激消費。對農村來説,家用電器是潛在的消費熱點。對城鎮來説,依然還是住房與汽車

    最近,中央提出“(在十一五時期內)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一句看似平淡的話,其背後卻包含著一個異常艱巨的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十一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環境並不寬鬆,其騰挪空間之狹小則堪稱改革開放以來之最。

    首先,這一時期經濟發展不能太快,原因是本輪宏觀調控還沒有到位。雖然,本輪緊縮型宏觀調控起始於2003年,並且大家都“公認”經濟增長在去年10月已見頂,但從今年前八月的經濟運作狀況看,這可能還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從GDP的支出法看,城鎮投資增幅為27.4%,從表面看比去年同期要低一些,但扣除物價水準之後,實際增幅比去年同期還要高;消費增長,則不管是名義的,還是實際的增長,都比去年同期要快;出口順差之大,更是去年同期無法相比。

    以此趨勢發展下去,我個人認為,如果不考慮庫存投資的變化,今年的GDP增長應該在10%以上,遠高於去年的水準。在這種情況下,“十一五”時期,經濟如果繼續快速增長,資源支援將難以為繼。

  其次,經濟又不能發展太慢,否則的話,就可能導致通貨緊縮。事實上,從1997年以來,中國一直就在進行著反通縮的拉鋸戰,8年中就有3年物價是負增長。其主要根源在於投資和消費的嚴重失衡。由於歷史上分配政策和農村政策等失誤,導致貧富差距加大,三農問題積重難返。

    大部分財富流向少數有錢人手中,但他們有錢卻不消費,而以農民為代表的廣大中低收入階層想消費卻沒有錢,以至於居民的消費能力遠遠落後巨大投資所形成的生産能力,産品嚴重供過於求,使得物價具有了“天然的”下跌本能。

    從目前趨勢看,由於投資項目的在建規模異常龐大,前所未有的新增産能將會在2007年出現。屆時,如果沒有相應的總需求來“對衝”,一場前所未有的通貨緊縮就會來臨。

    由此可知,在“十一五時期”,中國經濟對“平穩性”具有前所未有的強烈要求。再加上,在此期內,我們需要做很多事情,包括:轉換社會發展模式,建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轉化經濟增長方式,發展迴圈經濟;需要進一步加深改革,尤其是政府自身的改革等等。這些變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經濟的平穩發展帶來一些外部衝擊。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在繼續調控經濟的同時需求卻不出現大的回落呢?從各方面的情況看,唯一的選擇就是刺激消費,原因有二:一是本輪經濟過熱主要是投資需求的過熱,相形之下,消費需求則明顯不足。刺激消費不僅可以與抑制投資需求形成對衝,而且有助於緩解産能過剩和通貨緊縮現象。二是作為一個大國,我們不能將經濟增長的希望寄託在出口之上,否則的話,不僅會惡化中國經貿發展的外部環境,而且會削弱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影響國民經濟的安全。

    從理論上講,刺激消費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居民(尤其是中低階層居民)的收入,二是培育市場消費熱點。

    很顯然,新一屆政府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已經採取許多措施。比如,大規模減免農業稅,提高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和最低生活保證水準,並打算在明年提高個稅的起徵點和公務員的工資等。

    但是,實踐證明,收入政策的調整和到位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刺激消費方面,能夠直接見效的還是對市場消費熱點的培育。從歷史上看,中國的幾次消費浪潮都是由相關熱點所拉動。20世紀60年代是“老三件”(手錶、自行車、縫紉機),80年代是“新三件”(空調、冰箱、洗衣機),90年代是手機、電腦、音響等,前幾年則是住房與汽車。

    那麼,在“十一五”時期,能夠帶動消費增長的熱點又可能是什麼?筆者的看法是,根據其收入水準的不同,農村和城鎮應當不一樣。對農村來説,家用電器是潛在的消費熱點。而對城鎮來説,依然還是住房與汽車。

    然而,啟動農村消費熱點在未來二、三年內幾乎沒有可能,而汽車消費則因油價高漲和能源緊缺會有所放慢。

    如此看來,為了保持“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加大經濟適用房和低價廉租房建設,讓房地産業發展走上健康的軌道,就成為我們短期內必須迅速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作者高輝清,為國家資訊中心戰略規劃處處長) 


(來源:財經時報)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