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能源〕“十五”回眸:中國百姓更加關注能源大勢
 
 
  來源:      日期:2005-10-25 17:18

 

  新華社記者常志鵬

  當成品油價格高達每升4元多時,有車的林女士關心最多的是如何開車才會省油;而對準備買車的鄰居來説,諮詢的第一個內容便是買哪種車型耗油低。

  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已經先後5次提價。成品油價的一漲再漲, 使能源成為普通消費者關注的熱點。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能源生産和消費大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説,2004年我國能源産量總計19.7億噸標準煤,其中包括煤炭19.56億噸、原油1.75億噸、天然氣414.93億立方米;全國電力裝機容量達4.4億千瓦,總發電量達21870億千瓦時。在能源生産增幅超過歷年的情況下,仍然趕不上消費的增長。

  但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鮑雲樵介紹,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僅為34%,比發達國家落後20年,相差10個百分點。而能源消費強度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準,約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7.2倍。在生活中,人們的節約意識淡漠,“屋內沒人照樣開燈”“電腦一開一整天”“單位的水隨便流”等浪費現象非常普遍。2004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14.13%,而2005年全國能源消費增量更大。

  可喜的是,節約能源意識已經開始深入人心。今年夏天,全國20多個省會城市提出,黨政機關和公共場所要將空調溫度設定在26℃左右;在海口,不少機關單位採取了節能措施,如離開辦公室時必須關燈,節水、節油、節約辦公用品等;在能源緊缺的江、浙、滬地區,許多人已經把節能變成了自覺行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説,“在能源緊張面前,節約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口號上了。”

  到2020年,我國要以能源翻一番實現經濟翻兩番。但要按近三年能源消費增長的趨勢,到那時我國能源消費量將高達40多億噸標準煤,在能源供應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會帶來嚴重問題。即便考慮到各種節能因素,到那時我國能源消費量仍將達30億噸標準煤,能源供應仍有缺口。煤、電、油等能源價格將會進一步提升,替代能源産品的研究和使用將會更緊迫。這一切,都決定著能源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百姓關注的焦點。能源的發展將始終牽動著經濟社會發展的神經。

  節能專家戴言德説:“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對資源的需求將會不斷增長。如果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和資源消費觀念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發展過程中的‘高消耗’和‘高浪費’現象將會更加嚴重。解決好這一矛盾,需要‘多管齊下’”:下大力氣進行産業調整和産品結構的調整;重點加強資源節約技術的孵化和培育;在全國儘快創建科學的資源節約評價體系;培養公眾的節約意識與節約技能。

  據記者了解,我國已經擬定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強調了調整能源結構,加強節能、加快發展核電、可再生能源和大力發展水電等。根據規劃內容,到2020年我國萬元GDP能耗將下降到1.54噸標準煤,形成節能能力14億噸標準煤,我國主要産品單位能耗指標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實現節約和替代石油3800萬噸。到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可由目前7%提高到15%,可替代化石能源4億噸標準煤。

  應該相信,如果規劃中的節能目標落到實處,加上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老百姓對能源的擔憂應該會大大減小。 
 
(來源:新華社)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