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基礎設施〕“十一五”國家將投一千億元促進農村公路建設
 
 
  來源:      日期:2005-10-25 17:17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全國農村公路工作座談會上透露,對於“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中央給予高度重視和政策傾斜,準備投入1000億元用於支援和引導交通持續快速發展。

  張曉強介紹,今年初,國務院批准了《農村公路建設規劃》。這個《規劃》是國家“十一五”交通發展的專項規劃,也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系統性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對促進我國農村公路持續快速發展,再上新臺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他指出,農村公路線路分佈散、覆蓋範圍廣、數量龐大,很難在短期內普遍提高技術水準,必鬚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準和公路現狀,從實際出發,採取東、中、西部梯次推進的戰略,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建設。為此,《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提出的建設目標是,“十一五”期間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張曉強要求,在中央政府加大政策支援和投入的同時,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視,做好動員,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精神貫徹到廣大農村地區,明確各級地方政府的責任,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省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複雜性,切實加強對這項利國利民工程的領導,明確任務,把發展農村公路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之一,抓緊抓好。各級發展改革部門、交通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必須各司其責,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同時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多協商,多溝通,通力合作,精心組織,保障農村公路建設順利實施。

  張曉強還指出,各地發展改革和交通部門要按照規定和程式,紮實做好做細五年規劃和項目各項前期工作。農村公路量大面廣,項目選擇、標準與規模確定、資金籌措等,是一項非常繁雜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一是要摸清本地情況,對本省(區、市)農村公路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要根據國家的目標要求和總盤子,提出符合實際和可行的五年規劃,切實落實配套資金;三是要根據補助標準和本地配套能力,地形地質條件和交通需求特徵,因地制宜地確定適當的建設標準,切忌急於求成和貪大求高,更要戒除“政績工程”思想,腳踏實地穩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四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嚴格遵守規定,不得弄虛作假,套取國家資金。

  他還説,最近國家審計署對正在實施的縣際和農村公路工程進行了全面審計,發現一些地方存在多頭申報、虛報里程套取國家資金的問題,嚴重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張曉強強調,這次農村公路建設決不允許再次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有的話,一旦發現將嚴厲處罰。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