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十一五規劃釋放重大信號:電信産業三網合一
 
 
  來源:      日期:2005-10-25 16:55

 

  中國政府決定,未來五年內,在IT業啟動一項重大改革:“三網合一”。

  在剛剛公佈的十一五規劃中,首次將“三網融合”這一重大技術動向寫入其中。這意味著一個重大的政策信號:國家決心打破橫亙其中的體制壁壘。

  十一五規劃寫道:“加強寬頻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但對中國電信業的走向卻是一個極其重要而敏感的變革徵兆。

  “我感覺,中國可能要下決心解決‘三網合一’的問題。”接受記者採訪時,中國社科院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主任張昕竹表示。

  “目前我國‘三網合一’在技術上已經不成問題,關鍵是體制分割矛盾如何解決。”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説。雖然我國電信與廣電分水而治,但技術日新月異,産業迅速走向融合,原先的行業壁壘已難以維繫。IPTV、手機電視都在潛行,但固有生産關係的羈絆已相當明顯。

  “‘三網合一’實際上對廣電和電信雙方都有利,而要實現這一步,首先要改變現有的體制。”張昕竹告訴記者,“三網合一”的大框架實際上早就確立,但一則囿於時機,二則觸及某些利益群體,所以遲遲沒見變革的動靜。

  現在,專家們仍支援成立一個專門的電信監管機構,類似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統一機構,統一電信與廣電的功能。記者了解到,在南方某地,電信部門與廣電部門已開始嘗試融合,由專門的運營公司實施兩者功能。但這種做法尚不具備大幅展開的條件。

  網際網路、電信網、電視網合一,1998年就已在國內提出。後因中國電信拆分,此事無疾而終。但“三網合一”被認為是行業不可阻擋的趨勢,時機已經到來,十一五規劃在宏觀政策層面點燃了新的希望火花。

  不過,規劃的執行力較弱,專家們認為“三網合一”應該得到法制的進一步認同。張昕竹透露,目前我國第一部《電信法》正在國務院法制辦進行最後一輪意見徵求,在宏觀政策明朗下,“三網合一”極有可能寫進《電信法》。“我對此比較樂觀。”張昕竹説。(焦立坤) 
 
(來源:《北京晨報》 )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