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人民日報文章:新世紀中國的三個大趨勢
 
 
  來源:      日期:2005-11-29 10:29

 

    不久前,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關於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的建議公佈。通讀研究這個《建議》,我悟出這樣一個觀點:從更深層和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中國在21世紀上半葉的和平崛起,有三個必然大趨勢。
    
    首先一個必然大趨勢,就是中國人將繼續集中一切力量謀求自己的發展。中國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説過,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取決於我們自己的發展。他還説,我們要埋頭苦幹,做好一件事,中國自己的事。中共十六大把它概括為: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可是一件關乎13億人口生存權、發展權的天大的事!21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口將要達到15億的最高峰。從一定意義上説,解決好佔世界1/4人口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把這件大事辦好,就意味著中國對人類作出了較大貢獻。同時,辦好這件事就足夠幾代中國人很忙很忙的了,中國根本就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絕不需要去威脅任何國家、任何人。應當説,這是世界近代以來任何一個後興大國崛起所從來沒有做過的。
   

    其次一個必然大趨勢,就是中國人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在獨立自主(包括能源也是基本立足國內)的基礎上,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更加自覺地走一條依靠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一切相關國家深化依存、合作共贏的道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而能源和資源有限,因此,中國人將努力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建設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社會的道路。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強調,到2010年,中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而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則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並且要使中國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基本遏制,耕地減少過多狀況得到有效控制,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開放型經濟達到新的水準。因此,中國將繼續致力於擴大內需和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而不給別國增加負擔,增加麻煩。這也是世界近代以來任何一個後興大國崛起所從來沒有做過的。
   

    最後一個必然大趨勢,就是中國的和平崛起將是在同世界文明相互交匯的進程中,實現中華文明在社會主義基礎上的偉大復興。中國的和平崛起已被界定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的協調發展,界定為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對內對外各方面和諧關係的構建。而這將意味著中國社會在21世紀上半葉的又一次偉大變革,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又一次偉大改造。這樣一種界定,已經形成為根本性方針,形成為一條和平的、文明的、開放的道路。正如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説過的:“中國會變成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同時,也正如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斷言的:“社會主義中國應該用實踐向世界表明,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永不稱霸。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這當然是一件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大事,中國正在認真做起來,並將持久地做下去。還應當説,這也是世界近代以來一切後興大國崛起所從來沒有做過的。(鄭必堅 作者為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木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