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陳二厚 王宇)商務部日前的一份報告稱,今年全年我國外貿順差將超過1000億美元,比2004年順差320億美元的三倍還多。面對可能産生的高額貿易順差,如何有效地擴大內需,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數字顯示,近年來我國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份額連續大幅下降,從2000年的73%,降至2003年的37%。我國投資率比發達國家平均水準高出近20個百分點,而消費率卻低出近20個百分點,投資與消費的增長極不和諧。權威人士指出,我國目前處於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發展階段,國民儲蓄率較高,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決定了我國需要、也有條件依靠國內需求促進經濟發展。
“立足內需”是基於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方向性選擇。眾多資訊表明,“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從四個方面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用“四把火”給消費市場升溫,進一步發揮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一把“火”:讓農村消費“火”起來
[現狀]農村消費偏“冷”一直是困擾消費市場的大問題。雖然前三季度我國農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增速高於城鎮,但是,長期以來農民增收緩慢、農村居民收入偏低、且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卻是事實。數據顯示,近幾年來,農民收入保持在4%至5%的增長,低於改革開放最初十年16%的增速;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的1.9:1,逐步擴大到90年代末期的2.6:1,直至目前的3.2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日前在總結前三季度我國經濟時坦言,現階段我國經濟運作中存在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後勁不足的問題,我國農民增收難度正在加大。
[點評]有70%人口的農村消費,是我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農民收入不增,農村消費難火。“十一五”期間,國家應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産,努力開拓農産品市場。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帶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
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是解決農民增收進而拉動消費的重要途徑。有專家預計,十一五期間,我國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就會有100萬到120萬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由於城市人口消費是農村的2.7到3倍,因此,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最終消費率1.6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農村消費“難火”的因素中,除了收入因素外,社會保障、消費心理等非收入性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這些因素極大地制約了目前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的回暖。因此,“十一五”期間,國家應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二把火”:增加城鎮中低居民收入
[現狀]中低收入階層是城鎮居民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不僅城鄉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鎮居民中高收入階層與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漸拉大。醫療、教育、住房等消費正在對中低收入階層的即期消費造成“擠壓”效應。
[點評]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費傾向最為強烈的人群之一,近年來,低收入階層的收入預期不斷下降,日益嚴重地影響到消費心理預期,導致了中低收入者“不願、不敢花錢”的心態。可見,要增加居民收入,就必須提高城市中中低收入者收入。專家認為,新的個人所得稅方案即將實施,對於擴大消費意義重大。 “十一五”期間,國家應著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準,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強化對分配結果的監管,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
“三把火”:完善社會保障緩解消費“後顧之憂”
[現狀]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社會勞動保障體系還不完善,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險範圍還不大,極大影響到城鄉居民的消費傾向。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率偏低而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由於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嚴重滯後於城鎮。在農村,上學難、治病難、養老難已是普遍現象。而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醫療服務價格的上漲,農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大大增加,進一步降低了農民的即期消費支出。
[點評] 由於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健全,相當多的居民對未來預期不穩定,即使收入總額增加,也不願增加即期消費,而為可能出現的失業、醫療支出等進行儲蓄。要增加消費,還應逐步完善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影響居民消費“非收入性”限制因素上做文章,以解決消費者消費的“後顧之憂”。
專家指出,國家應適當降低教育、醫療等公益部門的消費價格,採取措施控制其對消費者的超額支出,對價格虛高、給老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帶來巨大壓力的消費也應進行控制。努力使百姓對未來預期不斷看好,消費需求不斷釋放。
“四把火”:改善消費環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費
[現狀]現階段,商貿活動中以次充好、虛假銷售等各種形式的商業欺詐花樣繁多,屢禁不止,在某些地區和領域還出現了高發勢頭。行業壟斷、地區封鎖、無序競爭、假冒偽劣等現象廣泛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有所抬頭等因素直接影響著消費品市場的快速增長和持續發展。
[點評]專家指出,良莠不齊的消費環境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水準,並且成為目前我國居民消費率持續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國家應繼續加快流通領域法律法規的建設、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堅決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騙稅等行為,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木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