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為何把擴大就業放到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來源:      日期:2006-01-23 09:32

 

   為什麼要把擴大就業放到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哪些新舉措?

  新華網北京1月20日電 《建議》強調指出,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黨中央、國務院一貫高度重視擴大就業工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援擴大就業的政策措施,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十一五”時期擴大就業的壓力仍然在加大。一方面,勞動力仍然處於成長高峰期。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壓力繼續增加,每年需要轉移大約800萬勞動力。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將面臨以下六個突出問題:一是就業供大於求矛盾加劇。二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還會有工人下崗。加上這幾年下崗尚未實現再就業的還有一部分人,再就業的任務還很艱巨。三是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資本有機構成提高,使技術替代勞動的速度加快,也會加大就業壓力。四是勞動力總體素質不夠高,勞動力供給結構不盡合理。因此,一方面大量勞動力就業困難,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崗位招不到合適人員。五是就業潛力大的服務業發展滯後。六是勞動力流動性較差。全國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地區之間勞動力就業障礙相當嚴重,這也是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勞動力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原因。以上各方面因素,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也將日益突出。特別值得重視的是,目前勞動力供求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找不到工作的人群從“4050”人員逐步變為大學生、復轉軍人等。

  “十一五”期間,必須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引導就業的作用。積極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引導和促進多種形式就業。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特別是針對一部分勞動者素質不高的實際情況,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建立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培訓機制,提高廣大求職者的就業能力。三是通過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和促進就業的財稅、信貸等優惠政策措施,繼續鼓勵各類企業多吸納勞動力就業,形成鼓勵和促進就業的有效機制。四是完善企業裁員機制。要認真總結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要盡可能通過輔業改制等途徑安置富餘人員,避免把富餘人員集中推向社會。五是要進一步消除影響和阻礙就業的體制障礙。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規範市場秩序,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六是建立和完善就業困難群眾的救助制度。(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