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創造更為便利的交通條件。
西岸經濟區建設全面展開
春節剛過,福建省泉州市出臺交通基礎設施實施方案,2005年投資25億元用於高速公路、港口航道碼頭、場站建設。泉州市市長鄭道溪説,泉州市已經確立了城市發展的新定位:北承福州、南接廈門,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城市。
漳州與廈門同處廈門灣。漳州市市長何錦龍説,港口、鐵路建設已成為漳州市新一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漳州市今年投資11.3億元,用於公路、橋梁、港口、碼頭、場站建設,著眼于構建“大漳州”目標,加快與廈門、泉州合作,實行統一規劃、整體佈局、資源共用、設施共建。
2004年初,福建省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一年來,這一構想進展順利,建設成就引人矚目。在中心城市省會福州的帶動下,形成閩江口都市圈,構成閩東北一翼;在廈門經濟特區和泉州僑鄉工貿城市的帶動下,形成閩南金三角城市圈,構成閩西南一翼。經濟發展的這兩翼,已與長三角、珠三角經濟板塊實現“對接”。在此基礎上的産業鏈正在向福建省內腹地和周邊地區延伸。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使福建已步入新一輪經濟發展的良性週期。
兩岸經濟互補性強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福建省東山島從臺灣引進蘆筍良種,如今已成為全國著名的蘆筍基地。東山島還與臺灣最大的種子公司“農友種子公司”合作,大面積引種臺灣蔬菜,通過合作培育的油菜、甜椒、青花菜、黃秋葵等7個良種全部獲得成功。東山島引進臺灣屏東高壓嫁接的名貴水果“黑珍珠蓮霧”,在國家海濱森林公園建立了300畝的臺灣黑珍珠觀光果園,已成為頗具特色的生態旅遊景觀。
福建與臺灣水産業發展有很強的互補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投資者看好福建豐富的水産資源、充足的勞動力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到福建投資興業。迄今,臺商在福建已興辦水産企業410多家,投資4億多美元,投資領域從單一的水産養殖或加工擴展到全方位投資。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張國勝近日表示,福建將積極引進臺灣企業的資金、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提高福建海洋與漁業企業的競爭力,扶持閩臺水産引育種基地建設。同時還將在遠洋捕撈、水産深加工、開發漁區休閒旅遊觀光、對臺勞務輸出等方面,與臺灣業界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
期望與東岸攜手發展
事實上,隨著沿海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長三角、珠三角正在福建形成“對接”之勢,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區域,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兩大三角洲之間開始形成互為經濟腹地之勢。去年福建工業品的産銷率接近98%,除出口增長外,福建與周邊地區的市場“交融”同樣功不可沒。
據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臺灣已成為福建第二大投資來源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福建臺資企業已佔大陸吸引臺資企業的1/4,福建對台貿易逆差佔大陸對台貿易逆差的1/10。借助金馬地區的“小三通”,福建沿海與金馬澎的人員直接往來達67萬多人次,截至2004年底,兩岸試點直航共運送集裝箱320多萬標箱。
有專家建議,將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納入“十一五”統一規劃。從長遠考慮,從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高度看,還應與海峽東岸一起,將整個海峽經濟區都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之中。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3月12日 第一版) 作者:戴嵐 蔡小偉)
編輯:木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