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西海西,你該打一張什麼牌

  時間: 2009-05-11 11:1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這是新形勢下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促進福建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

  海西,海西,你該打一張什麼牌呢?

  答案是:海峽牌。

  在海西經濟區建設過程中,如何打好閩臺經濟合作這張牌,將是一個重要環節。臺灣與福建同屬閩南次文化圈,地緣接近,語言相同,歷史淵源甚深,經濟互補性強,進一步加強閩臺經濟合作,將有利於海西經濟區的形成,而閩臺經濟合作如果能夠實現突破,並出現類似粵港經濟那樣的高度整合,那就有可能使海西經濟區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歷史上,閩臺經濟關係一直十分密切。但閩臺經貿往來恢復30多年來,由於兩岸未能實現直接“三通”和經貿關係正常化,閩臺經濟合作的優勢與潛力也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目前,兩岸空中與海上直航的實現,將為加快海西經濟區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的比較優勢將會獲得充分發揮。就空中通航而言,福州長樂機場到臺灣的空中距離只有半個小時,也是距離臺灣最近的一座省會機場。廈門機場對臺空運的潛力也非常大。直航後,閩臺時空距離將大大縮短,使福建成為繼港澳之後來往于海峽兩岸的又一條重要通道,這必將帶動閩臺之間的旅遊、商業與運輸業以至海西經濟區的整體發展。

  資源與産業互補也是閩臺經濟合作的重要優勢。閩臺之間不僅在土地、人力與經濟資源等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而且在産業合作方面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加快海西經濟區的建設過程中,高科技産業合作可作為雙方合作的主要目標。

  進入新世紀以來,海峽兩岸以及閩臺間的城市交流曾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福州市馬尾與馬祖、廈門市與金門有關民間團體和人士,就曾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達成了加強兩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民間性協議。廈門和高雄兩市的各界人士也曾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地經濟合作,閩臺間的城市交流已具有一定基礎。閩臺間城市交流的開展,不僅有利於海西經濟區與臺灣的接觸和溝通,而且也有利於建立兩地城市間的制度化聯繫管道,有利於實現兩地城市間的經濟優勢互補,有利於相互了解和把握彼此間的投資環境和法律、法規。可以相信,隨著閩臺兩地城市交流的進一步加強與發展,將使兩地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更具潛力、更有活力。

  從臺灣的長遠發展看,其未來的經濟增長和産業轉型,均須以祖國大陸市場為主要腹地。福建作為兩岸經濟合作的前沿地帶,在未來兩岸經濟合作中具有重要的轉机與連接角色,這種情況將有利於海西經濟區的發展。

  在海西經濟區的建設中,應盡可能地利用現行的兩地合作模式,循序漸進地推進閩臺實質經濟交流與合作。從中長程角度考慮,應逐步尋求閩臺經濟合作機制的建立,並進行前瞻性研究與規劃,避免與其他經濟區的重復建設,走出海峽西岸經濟區自己的獨特發展之路。

  (作者:周志懷/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