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10日,首次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産銷組織研習班在福州舉行。研習班上透露,福建農業利用臺資總額在大陸各省市中位居第一。閩臺合作不僅已經成為福建發展農業的一大特色,也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目前兩岸農業合作的狀況、意義以及兩岸共同的期待。
7月10日,首次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産銷組織研習班在福州舉辦。來自島內的農業專家以及基層實踐者,應邀專程前來為研習班授課。期間,兩岸專家進行了有關農業産銷的交流和研討;臺灣客人還在閩實地考察。
這樣的交流對於福建農民來説,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據福建省農業部門的官員介紹,福建已經成為大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的密集區。目前閩臺農業合作領域已經從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第一産業向農産品加工以及旅遊休閒等農村第二三産業發展,從單項引進合作向貿工農一體化和産業整體配套方面綜合拓展。
實際上,兩岸農業合作的熱絡並非福建所獨有。去年以來,大陸相繼提出了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和擴大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的積極主張,隨著惠農措施的逐項落實,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在各地都呈現出一些新氣象。
“兩園兩區”搭建新平臺
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規模不斷擴大。零關稅的實施、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的落成、“綠色通道”的開闢……大陸方面為臺灣農産品的“登陸”提供了諸多便利,這些都明顯地拉動了兩岸農産品的貿易規模。據統計,目前,臺灣水果僅在上海的銷量,一年估計在600噸左右。隨著貿易規模的擴大,兩岸農産品貿易的結構也日益多樣化。臺灣的水海産品、幹鮮果品、糧食、茶葉等農産品已經進入大陸市場。其中,花卉及種苗、魚類之外的其他水産品進口增長尤為迅速。
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除了直接將農産品銷售到大陸,兩岸業者開始了更為深入的合作。今年四五月間,廣東湛江、廣西玉林兩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以及福建漳州和山東棲霞兩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相繼成立,吸引了大量臺灣農業企業落戶。截至今年3月底,僅福建省就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1894個,合同利用臺資23.2億美元,實際到資13.2億美元。
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何子陽説,“兩園兩區”已經成為推進兩岸農業合作的一種有效形式,為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提供了新平臺。依託這個平臺,兩岸業者進一步探討如何將大陸的資源優勢和臺灣的技術優勢結合起來,在發展優質農業的基礎上,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以福建省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為例,試驗區不僅發展水果、蔬菜、花卉、糧食、食用菌、畜禽、水産、林竹等8大産業,同時還建立了亞熱帶優質高效農業合作區、山地綜合農業合作區、沿海漁業合作區、城鄉觀光農業合作區、海島綜合開發合作區與綠色食品生産合作區等6個合作基地。
兩岸互補帶來雙贏
據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程漱蘭介紹,兩岸農業合作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1985年,一位名叫邱伏對的臺胞駕漁船到福建漳浦做小額貿易,順道考察當地海岸灘塗,同年10月他在當地註冊了一家水産養殖公司,開兩岸農業合作先聲。
經過20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兩年來大陸持續釋放善意,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兩岸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熱絡是必然趨勢,首先是因為多數島內人士認為“臺灣農業的出路在大陸”。
臺灣知名人士許信良訪問上海時的一組數字,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上海2000萬常住和流動人口,每天要消費鮮奶和水産品各800噸、蔬菜1萬噸、鮮切花100萬支,每年農副産品流通金額超過80億美元。許信良説:“這是多大的一個市場呀。臺灣農業是精緻農業,由於島內和出口市場有限,每年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過剩,所以臺灣農業今後的出路在大陸。”
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不斷升溫,還因為兩岸農業存在著互補性,合作會帶來雙贏。
程漱蘭認為,兩岸農業資源要素具有互補性。臺灣有優良品種、先進農業技術和科學的管理經驗、外向型的農産品市場網路;大陸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持續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這是兩岸農業交流的動力和合作的基點。加強兩岸農業合作,一方面可以促進兩岸調整農業結構,最終形成互惠互利、互補雙贏的局面。另一方面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兩岸農業因生産結構相同、貿易結構相似、國外市場相近所導致的惡性競爭,進一步拓展世界農産品市場,促進兩岸農業的振興。
臺灣農民的呼喚
雖然兩岸農業合作交流不斷升溫,但是,由於臺灣當局一再罔顧島內業界和民眾的實際利益,拒絕直接溝通,使得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中仍存有遺憾。
臺農呼喚農産品入境常態化——高雄屏東地區的農民説,目前臺灣水果每年總産量是265萬噸到280萬噸,而大陸的水果市場容量是6000萬噸,所佔比例不到1/5,因此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但是因為臺灣當局的限制,豐産滯銷的問題很難解決,果農只能看著一年的勞動成果白白爛掉。
臺農呼喚兩岸直航——臺灣一家果蔬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煉煌遺憾地説:“大陸行情這麼好,因為不能直航,臺東最好的水果釋迦就沒辦法帶來大陸。”他説,釋迦採摘後只能保存3天,而現在從海上運到大陸要一個星期。“直航不通,讓臺灣水果失去了最好的時光。”
臺農呼喚暢通的貿易渠道和溝通渠道——福建超大集團副總裁楊金髮表示,只有持續、穩定的貨源供應,才能有利於這個市場的培育。而現在由於正規的貿易渠道不暢通,兩岸農産品貿易規模偏小,這實際上是增加了臺灣農産品的成本,無謂地耗損了臺農的利益。另外,只有暢通的農業資訊交流和協調機制,才能推動兩岸農産品生産季節、産量、品質、種類、市場的共同安排,提升兩岸農産品生産行銷優勢。
此外,臺東縣果菜生産合作社的果商王鴻導在島內還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臺灣方面配合解決臺灣水果在産地進行檢疫問題,使得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更加便捷;希望臺灣方面配合解決臺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的品牌建設和識別的問題,讓大陸消費者真正認識臺灣水果。
熱潮涌動,春水難阻。儘管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中還存在種種遺憾,但是,由於大陸方面持續釋放善意,兩岸農業界人士更為積極務實的態度,還有什麼能成為兩岸農業合作深入發展的障礙呢?(奚源)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