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東靠東海,西接福安,北鄰福鼎、拓榮,西南與寧德、羅源、連江隔海相望。地理坐標介於北緯26 25′-27 9′,東經119 46′-120 26′之間。縣境東西寬約60公里,南北長約70公里,陸地面積1590.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592.6平方公里,為陸地總面積的19.9倍。現轄12個鄉鎮2個街道,總人口52萬人,其中畬族人口占8.27%。霞浦處於沿海經濟開放的前沿中心,是國務院批准的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閩東綜合改革試驗區縣份,及福建省最早的對台貿易重要口岸,享有多種特殊政策。
霞浦建縣歷史悠久,霞浦是個有著17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縣,是閩東建縣最早的縣份。西元282年(晉太康三年)始設溫麻縣,西元1286年升為福寧州,西元1734年升為福寧府,歷史上為福建省八府之一的福寧府所在地,曾是閩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閩浙要衝”、“海濱鄒魯”之譽。
霞浦地處我國海岸中部、福州與溫州中點,上海經濟區與珠江經濟區之間,與臺灣一水之隔,素有"閩浙要衝"之稱。霞浦的三沙港距臺灣的基隆港126港裏,漁船朝發夕至, 而且三沙與臺灣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同海區作業、交往頻繁。三沙是福建省對臺經貿四個重點區域之一,是閩東唯一的臺輪停靠、臺胞簽證和外貿運輸裝卸口岸,是全國五大漁港之一、國家二類口岸,三資企業産品可直接在三沙進出口,1979年省政府在三沙設立全省第一個臺胞接待站,率先賦予三沙口岸開展對臺小額貿易和漁工勞務輸出業務。三沙鎮還被列為全國57個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霞浦全縣14個鄉鎮有11個靠海,海洋優勢尤為突出,境內海岸線長404公里,佔全省八分之一,居全省沿海縣市之冠;淺海灘塗面積104萬畝,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佈,有大小島嶼195個,港口138個。
霞浦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侯區,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8.5度,年降雨量1100─1800毫米,氣候溫和,物産豐富,適宜農作物和各類動植物生長。特産晚熟荔枝、龍眼、芙蓉李、油奈、柑桔等20余種。現有海洋魚類700多種,灘塗生物200多種,東衝半島構築成的內海腹地,有官井洋和東吾洋兩大洋,官井洋是全國獨有的半封閉狀態大黃魚天然産卵場,東吾洋是全國增養對蝦、貝類的養殖基地,素有"藍色聚寶盆"之稱。
霞浦海水養殖和捕撈量名例閩東各縣市之首,已發現海洋魚類700多種、灘塗生物200余種。1999年水産品總量為290216噸,佔寧德市九縣市總量的42.8%。所盛産的白鰳魚、大黃魚、丁香魚、對蝦、梭子蟹、石斑魚、鮑魚、海參,劍蟶、海帶、紫菜等珍貴的品種,都是重要的出口外銷産品。1999年全縣海洋捕撈116170噸,其中:帶魚3696噸;鰻魚3718噸;蝦解類39635噸。海水養殖總量172923噸,其中:魚類100296噸;海帶60505噸;紫菜3070噸;蝦類3674噸;大黃魚5374噸。聞名遐爾全國的霞浦"三菜":榨菜、海帶、紫菜是名貴的地方傳統特産,海帶産量居全省首位,全國第二位;榨菜産量與四川涪陵、浙江余洋並列為全國三大榨菜基地;紫菜質優味美,深受海內外客戶青睞。海水養殖珍品劍蟶,更是全國少有,福建僅有,霞浦特有。
霞浦境內遊覽勝地眾多。霞浦境內現存的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眾多,素有“海國桃源”之稱的楊家溪是國家級風景區,以水秀流長、楓紅榕青而別具風格;赤岸是日本空海大師入唐漂著地,已作為福建省涉外旅遊專線之一向日本旅遊市場推出,每年都有大批日本遊客到此觀光、朝拜;“華峰古剎”建善寺為中國佛教溈仰宗創立者靈佑禪師出家修行之地;高羅海濱浴場等沿海天然沙灘、島嶼、港灣眾多。縣城南的葛洪山、宋朱熹講學地"秀泉"、"海涯屏藩"大京古城堡、"閩東小普陀"三沙留雲洞、"閩東北戴河"天然海濱浴場──外滸沙灘、"蔭峰閣"、虎鎮塔等。,各具特色,景色怡人。
霞浦水利電力能源潛力大。有羅漢溪、七都溪、杯溪、長溪、三河等五條主要河流,水能蘊存量74200幹瓦,可開發電站85個處,目前建成一、二、三級梯級電站,總裝機12096幹瓦,僅佔可開髮指數的28%。三都澳霞浦溪南經冶金部專家組論證為"國內少有、福建首選"的適宜建設大型鋼鐵基地的預選址。
霞浦縣自被列為沿海經濟開放縣以來,經過幾年的建設,現已發展成為福建對臺的經貿窗口和加強閩臺合作、促進"三通"的前沿陣地,縣內設有海關、邊防、外經貿委(外事辦),中行、外貿公司、同興對臺專營公司、三沙臺胞接待站、進出口公司、保稅倉庫、外商投資諮詢服務中心等涉外服務機構。
來源:台灣網綜合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