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字號:
昇華品種輻射力神與深

  時間:2008-06-25 14:31    來源:     
 
 

        3月初,春節的喜慶氣氛還沒來得及走遠,心急的山東壽光人就忙著進京召開新聞發佈會,第六屆國際菜博會的消息不脛而走。

        已經風風光光走過5個年頭的壽光菜博會,收穫的不僅是越來越多的人氣,越來越響的名聲,越來越豐厚的效益,而且是越來越獨特的大家風範,越來越飆升的品牌價值。
 
        如今,她已成為全國五大農業展會之一,中國惟一的國際性蔬菜專業品牌展會,成為全面展示全球最新農業科技成果和優質農産品的窗口,成為連接中外現代農業的一座橋梁。

        如今,她已完全褪去了土氣、羞澀的外衣,雍容華貴地站在了國際會展經濟的大舞臺上,盡展迷人的風采。
蔬菜“聯合國”
 
        壽光區域品牌的形成始於産業化,帶動了蔬菜種植的專業化、集約化。而大規模的生産,需要標準的規範。作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的壽光,標準化體現在種子的培育,大範圍的種植,完整統一的格式化管理,集中貯存、銷售等各個環節之中,技術標準在生産全過程中得到完整貫徹。
 
        從廣泛引進名優稀特品種,到新技術、新成果、新種植理念的廣泛引進、推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壽光蔬菜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産業,綴滿了科技的新概念。近年來,壽光蔬菜以無公害蔬菜為發展方向,走標準化、國際化生産路子,始終引領著蔬菜生産的新潮流,代表了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準。 他們先後引進美國、以色列、荷蘭等30多個國家的860多個蔬菜品種和430多項農業新技術,成為名副其實的蔬菜“聯合國”。目前壽光無公害蔬菜面積發展到5.3萬多公頃,年産無公害蔬菜30億公斤。有著“中華之最”之稱的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資訊交流中心,可輻射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並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就是壽光區域品牌形成的軌跡。

        高技術的聚集
  
        從區域品牌到國際品牌,壽光蔬菜産業的發展不是簡單增長和放大,而是質的飛躍,是魅力的昇華。

        飛躍是如何實現的?首先是國際領先一流技術在這裡高密度聚集,在壽光蔬菜生産進入標準化平臺之後,各方競爭的焦點就集中體現在高技術的核心競爭力上,世界最先進的蔬菜培育、種植、貯運、園藝等方面的技術逐漸流入,使得這個地區成為農業高技術的角逐平臺,而這種高技術的應用又使得壽光蔬菜的種植充滿了科學的生命力,煥發出勃勃生機。

        去年4月,在第五屆壽光菜博會上,近11萬平方米的展區內,除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蔬菜大觀園”外,還有常規土培、基質栽培、水培、立體栽培、網架種植等蔬菜種植模式;新技術展廳中,有自動化播種車間、自控溫控系統、鈉燈補光系統、微霧系統等。還有“蔬菜園林”、種植模式和新技術、廚藝雕刻、農業觀光等搶眼的內容。
 
        而高度配套的物流系統,使行銷的全過程得到了保障。物流系統是全資訊的載體,一個完整的物流系統使得壽光蔬菜的市場資訊高濃度、超時空地向世界各地輻射。菜博會吸引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和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了種苗、生産資料、農機具、種植技術和設備、加工機械、深加工産品等方方面面。去年參觀人數為50萬人,80%是農民,18%是客商,2%是各地各級政府的農業官員與技術人員。這種市場資訊的大量集聚和沉澱,讓壽光這個地域性的名字與蔬菜産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區域品牌。

       獨特的創新能力,新技術的應用使得壽光農民不斷尋求産品的差別性。體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變。壽光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祥地,冬暖式蔬菜大棚培育技術、盆栽果樹、植物蔬菜等都是壽光的金字招牌;他們在單産的增加,營養含量的豐富,産品色澤的美化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壽光的工廠化育苗、生物組培、無土栽培、植物“克隆”等世界蔬菜産業最前沿的新技術,體現出“精”的特點;新成果在形式上增加變數,立體化種植,多科目雜交,單體變異都有創新。由於這種差別性的尋求使得整個壽光地區充滿了創新的活力,也使得壽光地區在産品的獨特性上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
超強的文化效應

         如今,壽光蔬菜不僅提升了經濟價值也産生了超強的文化效應。

        大規模的生産,全方位的參與,使壽光地區所有的市場資訊都與蔬菜生産密切關聯,在完整統一的蔬菜市場資訊中又不斷地分解出各種細化的資訊,這樣一來,整個壽光地區都浸潤在濃厚的蔬菜文化氛圍中,壽光人的生活是一個又一個與蔬菜相關聯的細節,壽光人的喜怒哀樂也與蔬菜市場的波動密切相關。精心演繹蔬菜文化,已經成為菜博會的一大“看點”。蔬菜景觀、蔬菜服裝展示、“瓜王、果王、菜王”都給菜博會添色不少。蔬菜是壽光的面孔,是壽光人的名片。

        壽光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傳承悠久的歷史背景,這裡是一代農聖賈思勰的故鄉,也是中國古代農學巨著《齊民要術》的誕生地。壽光有適合蔬菜種植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和長期種植蔬菜的傳統。在壽光上至不識幾個大字的老漢,下到在校讀書的娃娃,都能念出成套的蔬菜經。蔬菜已經成為壽光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

神 與 深

        人間四月芳菲盡,菜鄉美景始“盛開”。雖然已是連續第六次舉辦,但4月20日開幕的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仍然以無窮的神韻和精深吸引了萬眾眼球。

        形神兼備“園中園”

        步入菜博會主展廳,不由得眼前一亮。説是展廳,其實稱它為遊園更合適——在15萬平方米的展區內,果菜飄香,流水潺潺,精品薈萃,綠意盎然。1000多個品種的24萬盆名優新奇蔬菜組成了上百個景點,園內有園,景中有景,形神兼備,意趣天成。“長青苑”內,菜香如縷,綠蔭如蓋,既有黃瓜、辣椒、茄子等“大路”品種,又有香蕉、鳳梨、木瓜等北方稀有水果。沿著古樸的小路行走,忽聽水聲淙淙,循聲覓去,一座以岩石壘疊的假山呈現在面前。山上遍植香芹、蘆薈、南瓜等蔬菜,流水從三個方向汩汩而下,形成了三方瀑布、八面環水的壯美景觀。

  一路走來,商家展位就在瓜藤長架下,洽談生意可去木屋水車邊。形態各異的南瓜、絲瓜、佛手瓜在頭頂悠然垂吊,土生土長的壽光菜農和金髮碧眼的老外並肩“守攤”,生動、親切而又自然……本屆菜博會的展覽展示,在將藝術性與觀賞性融為一體、讓參觀者盡享濃郁田園風情的同時,還大量運用現代化手段,配以圖片、錄相和現場演示等,使蔬菜尖端技術看得見、摸得著。走進展廳,鄉下人取經學科技,城裏人看景長見識,各取所需,各奔所愛,人人不虛此行。難怪菜博會菜如海,客如潮,人氣越來越旺。

        神來之筆“王中王”

        一隻紅彤彤的彩椒重達550克,一個巨型南瓜“體重”100多公斤,盆栽的一棵蛇瓜長達2米……這些堪稱“瓜王”、“菜王”的大傢夥不但令普通觀眾愛不釋手,就連見多識廣的著名農業專家何啟偉先生也讚不絕口。

  展品鮮活並且出奇制勝,使菜博會贏得了滿堂彩。跟最初辦會時不同,壽光人已不滿足於單純將青枝綠葉、果實纍纍的盆栽蔬菜展示給眾人,更以綠色、高産、高科技的栽培模式和成果令人眼界大開。

  C展廳內,由20多棵巨型南瓜組成的“南瓜園”、60多棵“蔬菜樹”組成的“菜樹林”成為最靚麗的景觀。黃澄澄的南瓜個個憨態可掬,番茄、西瓜、黃瓜等全部長成“大樹”,枝頭上綠葉掩映,紅黃相間,煞是可愛。其中的一棵番茄“樹”枝葉伸展達60平方米,單株挂果4000多個,讓人嘆為觀止。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培、沙培、有機質栽培、靜止法栽培一字排開,對比展示,優劣頓顯。面對高科技催生的一個個奇跡,幾位來自河北黃驊的農民大發感慨:“壽光人真是膽大敢闖,什麼菜都能種出來。回去後,我們要積極推薦這些新技術,讓大家都來看一看。”

        意味深長“會中會”

        在菜博會主展廳外的一片攤位前,裏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農民朋友。幹嘛呢?記者好不容易擠進去,才發現這兒是新華書店主辦的菜博會第三屆科技書市。各地農民如饑似渴地挑選著各自需要的書籍,人頭攢動的火爆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展廳內部。《中國農村科技》雜誌社關於畜禽餵養的VCD開幕當天就賣出了200多張,正在擺攤的女編輯一邊擦汗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説:“沒想到農業書展這麼受歡迎,以後這樣的活動我們還要來參加!”

  打蔬菜牌,唱百家戲,菜博會的外延在不斷擴大。除科技書市外,第二屆蔬菜文化藝術節、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呂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廚藝菜果雕刻大賽、瓜菜果王大賽、“菜鄉風情”書畫展、攝影展、民俗表演、壽光農業觀光一日遊、賈思勰農學思想研討會等20余項活動,也都來趕菜博會這個“國際大集”,既拓展了會展內涵,又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

  節會結合,既賦予菜博會更豐富的內涵,使菜博會錦上添花,又使會展的商業機會大大增多、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一系列專家講座、新成果發佈會、經貿洽談會等紛紛巧借菜博會造勢升級,首屆中國(濰坊)農産品貿易洽談會更是與菜博會同時鳴鑼,將時下全市最精華的農業産品薈萃一堂,隆重推介給八方客商。菜博會,真正成了壽光的一張“金色名片”,它所成就的已遠不止是壽光菜。

 
編輯:陳寧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