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媒:“富春山居圖”類似故事將在兩岸不斷上演

時間:2011-06-03 09: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6月1日,深受兩岸矚目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舉行。在本次合璧大典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富春山居圖》前段“剩山圖”與後段“無用師卷”實現360年來的首次合璧。《富春山居圖》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視頻截圖)

  6月1日,名畫“富春山居圖”在經過660多年輾轉流離,被分開360多年後,分藏于海峽兩岸已達60多年後終於實現了歷史性的合璧,6月2日,臺灣《美麗島電子報》就富春山居圖合壁一事發表評論文章,文章如下:

  溫家寶總理在去年3月份的兩會新聞記者會上,他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就講了“富春山居圖”輾轉流失、分藏兩岸的故事,並表示希望兩幅畫能夠合成一幅畫。溫家寶的這番話當時在海峽兩岸引起了巨大的迴響。而在今年的6月1日,名畫“富春山居圖”在經過660多年輾轉流離,被分開360多年後,分藏于海峽兩岸已達60多年後終於實現了歷史性的合璧。

  “富春山居圖”的多艱多難命運,不只是一部中國文化史的深刻寫照,更是兩岸隔海相望的歷史折射。“富春山居圖”畫卷本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為其摯友無用師所繪,但幾經輾轉流離,到明朝末年,該畫傳至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癡迷到決定死前焚圖殉葬,是其侄子火中取畫,才救下了這幅絕世佳品。但畫卷自此成殘卷,並一分為二。即現在俗稱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剩山圖”一度流入民間,後幾經流離,在1956年才走進浙江省博物館。成為該館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鎮館之寶。而“無用師卷”則長期被清朝官方收藏,1933年後為避免日軍戰火波及,“無用師卷”隨故宮重要文物南遷,在其後的15年裏先後輾轉于四川、貴州、南京等地,最終被運至臺灣。至此,已有660多年曆史的名畫,竟然隔海相望。

  過去幾年來,兩岸相關部門及有識之士也曾就“富春山居圖”畫卷合璧一事進行了許多接觸,但受制于兩岸關係的特殊性與敏感性,始終未能如願。

  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後,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突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不斷形成並逐漸深化。兩岸互信的積累與增加,無疑為“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奠定了重要的前提條件。

  因此,“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的合璧,無疑是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標誌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跨越階段。它不只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成果,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更是當前兩岸關係和平與穩定狀態的最好寫照。

  從此種角度來觀察,“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的合璧,不但昭示目前的兩岸關係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更充分説明兩岸的交流與合作已是兩岸主流民意的重要期待,是兩岸社會的普遍期待。兩岸同屬中華文化,“富春山居圖”合璧臺北故宮,將不只是見證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還左證了兩岸文化血脈貫通的歷史事實,更會對兩岸同胞增強中華文化信仰以及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筆者認為,這或許才是“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成功合璧最重要意義之所在。

  筆者認為,只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能夠繼續維持,兩岸互信的不斷積累,類似于“富春山居圖”的這類故事將會在兩岸之間不斷上演。畢竟對於分隔已愈60多年的兩岸來説,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去發掘去完成。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