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臺北首“合璧” 今起向公眾開放

時間:2011-06-02 10:01   來源:新華網

  這是6月1日拍攝的通過多媒體技術“合璧”後的《富春山居圖》。當日,“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開幕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分藏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係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所作,清初被焚為兩斷,分別稱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這件書畫珍品360年後首次“合璧”展出成為兩岸關注熱點。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1日上午10時,“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拉開帷幕。分隔兩岸60餘年的這幅國畫名作在兩岸民眾的期盼中終於在寶島合璧首展。

  開幕式會場正中央的墻面上,長逾10米的巨幅《富春山居圖》“合璧”模擬圖筆墨清潤,意境簡遠,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呼之欲出。

  數百位來自兩岸的嘉賓及媒體記者,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為了這一刻,這幅命運多舛的古畫盼了360多年,兩岸同胞也等了半個多世紀,奔走、努力了10多年。

  《富春山居圖》由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完成于1350年。該畫在清初不幸因火焚為兩段,經修補後前段稱《剩山圖》,流落民間後於1956年落戶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半個多世紀前隨故宮南遷文物一起輾轉來臺,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實現這幅傳世佳作的合璧展示,是兩岸各界人士多年的心願。

  一年多前的3月,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中外記者會上,表達了讓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早日合成一幅畫的願望,一句“畫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深情感嘆,讓這幅畫的“團圓”牽動了兩岸同胞的心。

  “360年前,富春圖焚斷于火,自此分隔;而60年來,一半存于浙江,一半藏于臺灣,不能相見。今朝圓合展出,這是機緣使然。”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開幕式致辭中説。

  這次合璧的意義早已超越書畫藝術範疇,而成為兩岸人民在歷史、文化、民族層面上的一次“心靈相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説:這幅畫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和分離,也經歷了兩岸60年不相往來的沉重歷史。“今天,兩岸走在和平發展的大道上,合璧體現了歷史的機緣,必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