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臺辦副主任王慶春與信陽師範學院院長錢遠晏為中心揭幕。圖片來源:河南省臺辦
台灣網10月26日鄭州消息 10月21日,作為“河南臺灣月”重要活動之一的“兩岸姓氏文化探源”活動在信陽拉開序幕。與此同時,“中原文化與閩臺尋根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信陽師範學院隆重舉行,這是此項活動的第一部分。省臺辦副主任王慶春,中共信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宋效忠,信陽師範學院院長錢遠晏,副院長李俊及信陽市委統戰部、市臺辦負責同志出席會議。20余位豫、閩、臺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揭牌儀式上,王慶春説,河南對臺工作優勢獨特,資源豐厚,有許多對臺工作資源有待研發、整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給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術研究平臺,更是我省開展對臺工作的迫切需要;不僅是加強我省對臺工作針對性、前瞻性的重要舉措,更是推進河南對臺工作深入開展的有效途徑。研究中心的成立,必將為河南對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開啟河南涉臺理論系統化研究之門。
宋效忠在致辭中説,研究中心的成立,將成為豫閩臺學術界合作與交流的平臺,聯絡臺灣同胞、實現中華振興的重要紐帶。對進一步推動兩岸學術界交流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拉近兩岸情感距離和文化距離有著深遠的意義。宋效忠祝願研究中心在省臺辦指導下,匯集全省研究力量,積極展開姓氏文化研究,多出成果。
到會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姓氏文化的根源、豫閩臺姓氏淵源、源於固始的臺灣姓氏等內容進行了交流與探討,並就兩岸姓氏文化研究作了專題發言。
揭牌儀式後,兩岸專家沿著黃姓、李姓、鄭姓、林姓等姓氏的祖源地開始了4天的探源活動。21日下午,兩岸專家學者來到潢川,探尋黃姓的起源。專家學者們參觀了黃姓廣場、黃國歷史文化陳列館等黃姓歷史文化景點。在舉行的黃姓文化探究座談會上,潢川縣縣長趙亮向前來探源活動的專家介紹了潢川縣如何發揮黃姓故里資源優勢,積極打造黃姓根親文化這一品牌,並介紹了修繕和保護黃國古城以及縣域經濟發展情況。專家們對潢川修復和保護黃國古城的做法給予了肯定,並就如何利用黃姓文化資源擴大影響、提升品牌提出意見和建議。
22日,探源專家一行離開潢川,來到了週口淮陽太昊陵和位於鹿邑的太清宮,探尋陳性、李姓的祖源。作為“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的陵廟,被譽為天下第一陵。面對規模宏大、肅穆莊嚴的太昊陵,對於第一次來太昊陵的臺灣專家們來説,既驚嘆又欣慰。《臺灣源流》雜誌主編林永安説,他被如此規模的建築所震撼,在臺灣很難找到這樣大規模的古代建築。來到老子傳道講學的明道宮。兩岸專家步上“升仙臺”,看到這裡陳列著日軍侵華戰爭時留下的炮彈,聯想到近來“釣魚島事件”,更是讓兩岸專家對日本侵略罪行的痛恨。兩岸專家還參觀了老子出生地太清宮。
23日,兩岸專家乘車來到鄭姓祖根地——滎陽,對鄭姓祖根地進行探源。兩岸專家參觀了滎陽京襄城遺址和鄭氏“三公巷”,對鄭氏文化産業的研究發掘、鄭氏文化基礎設施現狀等進行了深入細緻的了解。在隨後的座談會上,滎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任元倉向考察團的各位專家及臺灣同胞介紹了滎陽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滎陽市致力於保護和弘揚鄭氏文化的具體做法,滎陽鄭氏聯誼會名譽會長宋國楨介紹了鄭氏文化的發展與變遷。考察團專家就兩岸姓氏文化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大家表示,今後將進一步促進兩岸姓氏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使姓氏文化成為聯繫兩岸同胞及全球華人的重要紐帶。
下午,兩岸專家來到這次活動的最後一站——新鄉市衛輝,在比幹廟拜揭這位林姓始祖文財聖君。《臺灣源流》雜誌顧問、族譜專家廖慶六説,他非常敬慕比幹公平誠信理念和財富文化精神,今天終於來到比幹祖地,甚是欣慰。《臺灣源流》雜誌社發行人林瑤棋説,今天來到自己林姓的祖根地,是他夢寐多年的心願,面對林姓始祖比幹像,林先生三叩九拜,以表達崇敬之情。(台灣網、河南省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