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火山廟,位於臺南縣白河鎮仙草裏關仔嶺火山的半山腰,背倚秀麗的枕頭山,古雅堂皇,加之附近又有大仙寺毗鄰,兩座古剎齊名享譽,成為關仔嶺的佛門聖地。關仔嶺景色秀麗,有環山公路可抵火山碧雲寺,其沿途峰迴路轉,珍草異木參差其間,有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經過一段大回轉後,遠遠便可看見著名寶剎碧雲寺。
碧雲寺早先開山祖師是釋應樣,他于清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親自到福建泉州晉江縣,恭請觀音菩薩聖像一尊,渡海到臺灣,先置奉于阿公店(即岡山鎮),後迎供于火山大仙寺。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他在大他寺修行3載期滿。乃雲遊探勝,攀山涉水,以尋覓其晚年隱修之所,最後在關仔嶺火山的半山腰發現了此佳境,便披荊斬棘,結茅構宇,並將原供于大仙寺的觀音聖像迎移此間。釋應祥祖師自結茅之始,即賴其雙手,不斷墾田地,播五穀,開拓寺院所需財源,如此積年累月,總算漸具規模,而且信眾日多,香火也漸鼎盛。後有信徒于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年)、1931年至1973年間不斷捐款整修,陸續又擴建了地藏王殿,創辦了曉光佛學院。
現今碧雲寺依山面野,極目遠眺,群峰起伏,一片蒼翠,廣闊的嘉南平原盡收眼底。若遇晴朗碧天,則可見海上船舶往來,水天一色。寺院山門古拙,上聯“碧寺梵宮是處好譚方外趣”,下聯“雲開雨化此間且結靜中緣”;頗吸引人。山門前一對凸眼、暴牙、搖尾的銅獅,造形玲瓏別致,古拙中帶有異趣,異趣中又帶有莊嚴,是難得一見的範例。山門旁有兩塊墓碑,一塊為第一代釋應樣祖師墓碑,另一塊為第五代芳公債興師墓碑。進人山門,庭院典雅脫俗,紅瓦木梁的三寶殿、地藏王寶殿等殿宇益顯佛門古剎的肅穆靜雅。三寶殿構造嚴謹,為五階進式的宮殿模式,古樸的廟觀仍不失莊嚴的一面。殿內所供奉的三寶慈尊,在殿內的大理石壁上,也飾有歷史故事的梵圖。地藏王寶殿內的佛龕 、雕刻精美的佛桌,件件都是上乘之作。寺院右角長滿青苔的岩石,是聞名全臺灣的“出米洞”,現已封口,在其右下角處,置有3座古老的石碑。除此,這裡尚有天然佳景龍喉風煙、石室仙蹤、蝙蝠洞天、靈風動石、雲海奇觀等特別吸引人。“龍喉風煙”在碧雲寺庭院前,是一塊 嶙峋巨石下端的洞穴,每天穴內噴吐白色煙霧,尤其風雨寒天,雲煙迷漫,宛若飄渺的仙境。“石室仙蹤”在碧雲寺東南方,又稱仙洞,洞內在嚴冬時溫暖如春,而盛夏時卻又涼風習習,洞旁則樹木茂密,濃陰遮天。
傳説,過去曾有僧人在此洞中趺坐,參禪通化成仙。“蝙蝠洞天”是碧雲寺後山的一個岩洞,深邃而陰涼,有數千隻蝙蝠棲息其間,步入洞內,可見群蝠盤旋飛舞,蔚為奇景。“靈風動石”位於碧雲寺後,此獨自聳立,觀之搖搖欲墜,但數百年來,仍屹立山巔;在此處,也可佇立眺望四週群山景色。“雲海奇觀”在碧雲寺前,每當旭日東昇,雲裊繞,正如連雅堂題詩曰:“大山奇絕窮天下,獨立峰頭眼界開,萬頃平原茫似海,一輪曉日大於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