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西安市長高雄“取經”

時間:2010-09-21 12:17   來源:陜西日報

  9月17日上午,在市長陳寶根、副市長韓松的帶領下,參加“2010台灣陜西周活動”的陜西代表團西安分團針對高雄市展開細緻考察。陳寶根、韓松一行首先參觀了解了高雄市城市建設情況,陳寶根要求隨行相關人員深入高雄市,並與日前考察的臺北城市建設情況進行比對,以獲取西安在城市國際化進程建設中的寶貴經驗。

  隨後,作為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重點合作項目,在臺灣工商建研會副理事長雷祖綱的陪同下,陳寶根、韓松一行專程前往高雄出口加工區考察調研,會見了臺灣出口加工區管理處處長沈榮津、高雄區管理分處分處長呂燕教等,通過聽取介紹和觀看宣傳推介片,對該機構的發展歷史、産業格局、運作能力進行了細緻了解。

  資料顯示,臺灣出口加工區高雄園區設立於1966年,園區位於高雄市前鎮區西北部,佔地68.36公頃,是臺灣南部一個大型的出口加工區。據沈榮津介紹,臺灣出口加工區高雄園區總産值在全臺灣外銷市場上佔有相當的比重,其中光學器材與樂器所佔的比例都超過25%,為全臺灣最為重要的産地,同時,服裝衣帽、電子電機設備及其零件也成為園區主要産業。

  在了解到高雄出口加工區已經成功地完成了由原先的服裝鞋帽等傳統製造業向目前的IT、生物醫藥等先進製造業為核心産業的轉型之後,韓松説,在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背景下,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西安也面臨又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目前,西安正在積極打造目前“中國最大的內陸港”,它將承擔起為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優化産業結構、承接國際國內産業轉移提供服務平臺的歷史使命,希望能夠通過此次考察為西安探索“國際型內陸港”模式提供條件。

  “這兩天我們連續看到了臺灣媒體關於西安和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報道,它已經吸引了臺灣企業界的目光。”沈榮津手裏拿著近日陸續被臺媒報道的有關“大陸內陸港”的報紙説,今天的西安積極引進了美光應用材料、西門子等國際知名企業,進出口業務增長幅度和空間都很大,已經具備了設立出口加工區或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基礎條件,他希望高雄出口加工區發展建設史能夠為西安建設綜合保稅區和國際型內陸港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陳寶根表示,近幾年來,西安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特別是現代物流産業發展更快。臺灣經濟外向度很高,出口貿易經驗豐富,隨著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建設,西安也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港口城市”,兩地在港口合作和現代物流業領域將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科技創新 攜手同盟

  讓兩岸經濟合作更為緊密

  隨後,在高雄出口加工區管理分處分處長呂燕教的陪同下,陳寶根、韓松一行再度到區內的生物科技和高新科技企業進行實地調研。

  在臺灣科妍生物科技企業,陳寶根、韓松一行仔細地聽取了該公司關於以自由基因工程轉殖技術為基礎、運用高科技儀器設備成功研發的以非傳統的微生物技術産品——透明質酸的生産、用途情況介紹。據悉,成立於2001年的科妍生物科技正是依託高雄巨大的口岸服務功能和自我研發能力,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分別於2003年與2008年兩次通過臺灣 “主導性新産品開發輔導計劃”,並獲得了在業界醫療級透明質酸研發、生産和投用方面的主導地位。

  陳寶根、韓松一行還前往臺虹科技進行考察,該公司成立於1997年,主要從事軟性銅箔積層板、保護膠片、太陽能模組背板、光學材料等産品的製造和銷售。在了解到太陽能模組背板被廣泛地用於低耗能領域時,陳寶根表示,通過不斷科技創新建設節能型社會,將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在與相關企業進行座談時,陳寶根説,此次在陜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趙正永的帶領下,陜西省組團參加“2010台灣陜西周活動”收穫頗豐,特別是西安分團已經實現了與臺灣各界進行文化交流、走親拜友和科技聯盟的目的和初衷。他説,西安也是科技力量雄厚的城市,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而臺灣科技發達,IT産業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準,西安和高雄、國際港務區和高雄出口加工區均可以在高新科技領域加強合作,攜手共進。

  隨同西安市方面考察的臺灣工商建研會首席副理事長雷祖綱表示,西安與臺灣近幾年有密切往來,隨著陜西、西安對國際內陸港模式的積極探索和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建設,陜西、西安的投資環境將會因此得以較大改善,西安市的國際化水准將會提高,城市功能更加完備、開放,産業體系更完善,産業門類會更齊全,從而加快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也包括臺灣企業在西安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的步伐,他表示,臺灣工商建研會擁有2000多名會員企業,其産值佔臺灣GDP的45%以上,工商建研會將以交流、推動、傳承、責任為核心目標,推動兩岸,特別是陜臺之間經濟交流與合作。

  對此,陳寶根表示欣賞,他説,兩岸語言互通,感情相近,應該聯起手來,共同進步。西安如有相關採購需求,也將會積極與臺灣科技企業進行合作。陳寶根市長的講話獲得了在場臺灣企業家的熱烈掌聲。在結束對高雄出口加工區的考察之後,西安分團一行還前往高雄港,對這個國際化港口的運營規模進行了詳細調研。

  立足西安 放眼全球

  從內陸城市入境口城市的嬗變

  9月14日,“2010台灣陜西周——經貿合作論壇”上,隨著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分別致辭,簽約儀式隆重舉行——國際陸港集團與全球十大玻璃製造企業之一的臺灣玻璃工業公司簽訂了《彩玻採購協議書》,採購金額一億元人民幣,翌日,西安國際港務區再收“新單”。

  9月15日,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強曉安代表該區與臺灣陜西同鄉會副理事長、秦商會會長黨天健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締結戰略合作關係,強強聯合,共同推進兩地的經貿合作,展開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資訊交流,實現互利共贏。據強曉安透露,雙方將在機制建設、項目運營和研發領域上開展具體的合作。

  “我們要告訴臺灣企業界人士一個好消息,大陸已經有了內陸港。”韓松副市長向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推介西安國際港務區時自信滿滿,他説,由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和西安綜合保稅區三大支撐項目構成的中國最大的內陸港,將為諸多臺灣企業深入內陸地區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隨著臺灣當地媒體的密集報道,“大陸有個內陸港”的消息不脛而走——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魅力感染著島內企業和商協會,在臺期間,臺灣工商業總會、工商協進會等機構和臺灣鄉林建設集團、臺灣旺旺集團、臺灣特力集團等一大批臺灣企業對“大陸的國際內陸港”萌發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與國際港務區接洽座談、尋找商機。

  9月16日,西安國際港務區與臺灣金門高粱酒的貿易商——九龍貿易責任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通過國際港務區內的西安保稅物流中心提供的3000平方米的保稅倉儲設施,共同開展金門高粱酒的保稅物流和保稅倉儲業務,開“臺灣名品”在西北市場銷售的先河。

  “大陸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為西安市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雷祖綱説,有了這個內陸港,西安就不再是一個經濟意義上的“內陸城市”,而成為一個“港口城市”,就有可能成為國內、國際産業梯度轉移的重要承接地,這也將為臺灣企業進一步拓寬內陸市場創造了一次重大機遇。

  “大陸有了內陸港!”正如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所言,“那些提早獲知這一消息的臺灣企業捷足先登,通過本次來臺展示獲知這一消息的島內企業蠢蠢欲動。”

  事實上,眾多臺商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商機——臺灣宏普建設、工業銀行、華信航空、聯華氣體工業、亞西亞集團等企業、華立集團等臺灣企業高層頻繁地與西安國際港務區方面進行接洽,紛紛表示近期將赴該區進行實地考察。

  就在離開臺灣的前一日,副市長韓松、國際港務區常務副主任專程會見了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平沼,臺灣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等,雙方在先期接洽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項目合作模式,推進項目早日落地。

  值得預期的是,在不久的未來,陜西與臺灣的經濟合作將進入一個飛躍發展的歷史時期。

  文/蘇 嶸

編輯:石宏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