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月湖夕照

時間:2010-04-14 13:52   來源:新華網湖北頻道

  月湖,位於漢陽城區西北部,東抵龜山西北隅,南傍古琴臺與梅子山相鄰,西抵赫山腳,北依漢水,東西長3150米,南北寬約450米,總面積1.42平方公里,一般深度2米,為淡水湖。月湖水面寬闊,與龜山、梅子山、古琴臺渾然一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優美傳説,又為月 湖風景區注入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月湖早年以盛産蓮藕、菱角聞名三鎮。月湖由於水質好,湖底淤泥肥沃等原因,月湖産的藕澱粉含量高,曾與被譽為武漢特産的洪山菜薹齊名。

  月湖古稱卻月湖。據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漢陽縣誌》記述:月湖因黃監軍(東漢末年荊州劉表將黃祖)築卻月城而獲名,卻月城如殘月,月湖也得名卻月湖。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後主流經龜山北邊衝入長江,留下月湖,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古月湖長五六里,東臨長江,南抵龜山,西邊到南湖,北依漢水,面積約7200畝,是現在月湖的6.2倍。月湖由東月湖、西月湖和湯月湖等部分組成。東月湖早已消失,遺址在晴川街以西、江漢橋以東、龜山正北山角;西月湖即現在的月湖;湯月湖是西月湖的局部水域。

  在古月湖東岸,即現南北走向的高公街、晴川街、洗馬街,西元1506年在此築長堤。稱免溺堤,又稱楊柳堤,此堤將長江和月湖割斷,以防汛期江水內侵。1732年(即清雍正十年),漢陽知府高公綱和當地紳士甘昌棋捐建石橋一座,此橋就被命名為高公橋。1742年,漢陽知府郭朝祚主持修築長堤,將月湖分為東西兩半,此堤稱郭公堤,上世紀50年代修築江漢橋時,此堤部分被改建為引橋。西月湖中部由僧人募資修築成彎曲長堤,稱擱石堤,因形如龍燈,故又稱龍燈堤。原堤面現已被加高加固,成為穿越月湖的馬路。

  在舊方志中,習慣地將本地風景附會成“八景”或“十景”等,1884年的《漢陽縣誌》稱月湖八景為柳映長堤、板橋花影、古樓鐘韻、宵市燈光、荷風曲溆、琴臺殘月、梵寺朝暉、古洞仙蹤。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