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歲的蔡德辰先生,是臺灣一家大型農事企業的老闆。今年6月,他來到坐落于遼東半島的丹東市,在該市振安區九連城鎮窯溝村租用了90畝地,組建了目前丹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家農事生産企業——遼寧丹祥園農業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採取無土栽培方式,工廠化立體種植金針蘑,總投資750萬美元。近日,《丹東日報》記者慕名採訪了蔡德辰先生,並在《丹東日報》以《在丹東投資,我不後悔》為題,較大篇幅刊載了訪談錄。現摘錄如下。
當記者問到為何要來丹東開辦農事企業時,蔡德辰先生打開話匣子:説起來10年前我便通過丹東這邊朋友的介紹,對丹東有了很好的初步印象,知道丹東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很適合農業生産。我這次是揣著750萬美元。從山東、瀋陽等地一路考察下來,最後一站來到丹東。到丹東後我發現,丹東不僅山好水好,而且地域優勢十分明顯,丹東人更熱情好客,市裏頭對農業生産又十分重視,對我們投資者十分歡迎。剛來沒幾天,丹東的市領導便熱情接見了我,陳市長還和我一起吃過飯呢。我最後終於下了決心,在丹東落下腳來,不走了。
蔡先生説,我決定留自在丹東,丹東市和振安區的領導便把我這個項目作為丹東農事企業的龍頭項目看待,大力給予扶持,很快,土地就批下來了,接著公司建設規劃就完成了,我們很快就投入到了建設前的運作之中。
提起企業的生産前景,蔡先生顯得很自信:金針蘑在國內外市場上很暢銷,而且我們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生産出來的這種金針蘑在市場上絕無僅有,肯定會大受歡迎,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步,産品先在國內市場叫響,然後再利用丹東特有的區位優勢,把産品逐步打入到朝鮮、韓國、日本等國際市場,這也是我到丹東發展提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進展順利,我還想將企業規模做大,一是從企業自身發展考慮,二是想多帶動一些周邊地區的農民一起致富,另外還要為丹東經濟發展多做一點貢獻。
談到企業在運作中的一些問題,蔡先生很實在:我是外地人,初來乍到丹東辦企業,遇到的具體問題很多,好在市、區領導多有關心,讓我省去不少麻煩。但我也不能事事都去找市、區領導,很多事情還要靠有關部門來解決。我想丹東的有關部門都能像深圳和瀋陽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那樣,辦事效率再高一點,一些收費再透明一點,個別壟斷部門在處理諸如核定費用等問題上能客觀一點等等,就更好了。
蔡先生最後説:“今後企業在發展中,自然少不了遇到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在丹東投資我不後悔。因為有國辦36號文件做依靠,有丹東市、振安區領導的關懷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我們的企業一定會在丹東這片熱土上茁壯成長起來,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套用一位市領導的話説,叫做‘大家都能圓圓滿滿,皆大歡喜’,對此我是滿有信心的。”(孫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