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開發從歷史走來。浪拍礁石,海水激蕩,預示著新的開發將重新啟航。
海南島西部,廣袤千里,良港連綿,物産豐饒,人文興盛,眾多古跡猶存,是海南島最早的開疆拓荒之地。它們曾在海南島的歷史上刻寫一段段令人感慨噓唏的英雄往事,也記錄了這片命途多舛的土地被拋棄又被召回的悲劇過程。
海南西部是一首沉鬱而悲壯的歌,是一部堅忍不屈、奮鬥不已的宏大史詩。這片從未寧靜過的土地,如今更得時代之風氣,社會面貌日新月異,經濟發展已非昨日可比。如今的西部,正蓄積著一種沉澱日久的力量,噴張而出。
伏波將軍設郡西部統領疆土
遙想西漢武帝元鼎6年(西元前111年),伏波將軍路博德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西元前110年),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這是中央政權對海南直接統治的開始,標誌著海南島已正式列入中國版圖。然而,漢元帝初元3年,元帝接受賈捐之建議,西元前46年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回到皇權懷抱剛剛60多年,海南島成為政治上被拋棄的孤島狀態。這是歷史上值得玩味的一頁。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海南島和中原政權的關係時斷時續,建制多變,地名更疊頻繁,這在世界歷史上也足稱罕見。
東漢建武十九年(西元43年),海南島的命運因伏波將軍馬援而再次改變。他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67年)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海南先民的聯繫。海南重新得到皇權的照應,開始了新的一頁。
“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産珍珠,故曰珠崖”。《漢書》裏記載古代海南是盛産珍珠的地方。而被中原視為珍品的熱帶作物資源和各種海産品也盛産珠崖。《瓊臺志》卷三記載:“越處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璣銀銅果布之湊,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漢武帝是為獲取海南珍珠而在這裡置郡建縣的。《瓊臺外紀》一書便有“武帝置郡之初,已有善人三萬之數”的記載。這些商人出入沿海,有的甚至深入黎峒,屬於島西南的古縣茍中(今澄邁縣境)、九龍(今東方市境)、至來(今昌江縣境)、儋耳(今儋州境)、臨振(今三亞市境至樂東沿海一帶)更因海岸線漫長,珠寶豐盛,天然良港眾多,水路交通便捷,因此,內地商賈,冒險前來取海島之珠寶海産者,絡繹不絕,並由此源源不斷運出島外,也發生了一些海難事件。
豐饒物産海外貿易頻繁
島西北部的古縣澄邁通潮驛,在北宋以前一直是內陸通往海南島的主要港口,清代崖州舉人吉大文記載:“宋時蘇公(東坡)渡海,由徐聞縣直指澄邁縣通潮驛,非如今日由海安直指海口也。唐時渡海水路想亦由此登岸。”
這是澄邁老城老碼頭,老船悠悠仿佛在訴説前塵,昔日舟楫繁忙、人來人往的景象已不復存在。不遠處的通潮閣正是當年蘇東坡流放海南時登陸和離開的地方。“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1100年蘇東坡不捨離別謫居了三年的儋耳,離瓊時留下的《澄邁驛通潮閣》詩篇,仍在這片亙古的土地上迴響。
馳名天下的海南珍珠,曾引無數商人渡海而來。他們的來往通道首站就是這茍中縣通潮驛。沿著東坡貶謫的路線一路走來,便是臨高到儋耳的西海岸線圖,此後流放海南的抗金英雄趙鼎和胡銓等王朝貶臣,也是經由這個著名的驛站,向西奔波,歷經臨高、儋州、昌化(今昌江)、感恩(東方)、樂羅(樂東重鎮),最後進入崖州大疍港,到達島之南部水南村。於是,海南西行的路線也成了歷代帝王貶謫政治對手的生死線。在這條命運交加前途莫測的西線上,飽讀詩書的一代名臣學士也留下他們的道德文章和精神風骨,為西部海南撒下了最先文明的種子,他們為此留下的詩文以及後人紀念他們的廟宇讓西部充滿著歷史的詭異和厚重。海南島西,於是成為中原文化和商業貿易最早開蒙開發的地方。
一直到隋,冼夫人的統領未到達海南以前,海南島的東部還是相對沉寂。未被開發的東部海岸,細浪白沙,寶藏無數,有著曠古的美麗和寧靜。而已經以珠寶、沉香聞名天下的北部和西部沿線,渡海商賈不斷慕名從瓊州北部進入,探寶尋香,滿載而歸。據《正德瓊臺志》記載“越處近海,多犀象、砒箱、珠寶、銀銅、果布之類,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則秦有至者矣。”到了北宋,波斯、阿拉伯等國家經廣州、揚州、泉州的商船,也經常停舶瓊島北部和西南部避風加水,交換貨物。島上獨特的熱帶珍貴物産,如沉香、牛角、鹿皮、檳榔、珍珠、花梨木之類,不僅讓中原商人垂涎,波斯商人也日漸見多。蘇軾在《和勸農詩》的序中寫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可見當時沉香貿易之活躍,足令蘇子作文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