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專題首頁  | 臺灣周動態  | 臺商看遼寧 | 遼臺往來 | 專家解讀遼寧  | 圖片報道 |
|  遼寧老工業基地展新顏  |  遼寧惠臺政策 |  遼寧臺企  |  遼寧之美 |  兩岸經貿動態 |  網友評遼寧 |
專家解讀遼寧
 
東北工業優勢行業分析及幾點政策建議
 
 
  來源:      日期:2006-08-16 16:47

 

  分析一個地區的優勢行業,並不是簡單地以該地區不同行業的比重來排定座次,而是要從工業地區結構專門化的角度來衡量。一個地區在確定工業發展戰略時,應當將具有區域分工優勢的行業和當地比重較大的行業結合起來考慮,將那些分工優勢較明顯、比重又較大的行業選作今後的重點發展産業。

  一、東北工業的區域分工特點及優勢行業分析   

  (一)測定産業區域分工狀況的基本方法

  分析區域分工優勢常用區位商來測定。區位商分析可以通過測定各産業部門(行業)在各地區的相對專業化程度來間接反映區域間經濟聯繫的結構和方向。常用的測定指標有産值(銷售收入、增加值)等。其計算公式為:

  區位商(LQ)=(某地區A部門産值/該地區全部産值)/(全國A部門産值/全國全部産值)

  一般説來,LQ>1,表明A産業在該地區專業化程度超過全國,産品自給有餘,屬於地區專業化部門,LQ值越大,專業化水準越高,産品輸出越多。LQ=1時,表明該地區A産業的專業化水準與全國相當,産品基本自給自足。LQ<1,説明該地區A産業的專業化水準低於全國,需要從區域外輸入A産業的産品滿足區域內的需要。   

  (二)東北工業行業的區域分工特點

  我們運用2003年的數據對東北整體和分省的工業大、中類行業的LQ值進行了分別測算,並與用1990年數據測算的大類行業(無中類行業詳細數據)進行了對比,總結特點如下: 

  1.東北具有分工優勢的行業不多,主要集中在資源開採和資源初加工領域 

  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LQ>1的行業有12個,佔30.8%。其中,具有明顯區域分工優勢的行業(LQ>2)僅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石油加工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3個行業。在12個具有分工優勢的行業中,除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醫藥製造業外,其餘10個行業都屬資源開採和資源初加工行業。 

  分中類行業看,東北185個中類行業(有6個中類行業東北沒有分佈)中,LQ>1的行業有49個,佔26.5%。其中,具有明顯分工優勢的行業有19個。49個行業中,有近2/3的行業屬於資源開採和資源初加工行業。 

  2.製造業大多數行業在區域分工中處於不利地位

  製造業30個大類行業中,LQ>1的行業只有6個,而LQ<0.5的行業卻有12個。電子通信設備、儀器儀錶、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等高技術産業和輕紡工業行業LQ多在0.5以下,在全國區域分工中的地位極弱。

  3.多數工業行業在區域分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1990—2003年間,東北工業39個大類行業中,LQ值上升的行業只有11個,根據上升幅度依次為:黑色金屬礦採選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燃氣生産和供應業、水的生産和供應業、石油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電力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飲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其他採礦業。其餘28個行業LQ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電子通信設備、儀器儀錶、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等高技術産業和多數輕紡工業行業降幅較大。 

  4.行業效益狀況與分工優勢有密切關係

  除少數行業外(如電力、水等受價格限制影響),大多數行業的經濟效益狀況與分工優勢的高低有密切的正相關關係。   

  (三)值得關注的優勢行業

  綜合考慮各行業LQ值、LQ值變化趨勢、行業在當地工業中的比重以及行業的性質,我們認為以下行業在東北今後的工業發展中值得重點關注和扶持:

  大類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石油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醫藥製造業、電力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化學工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雖然目前沒有區域分工優勢,但在東北工業中的比重較高,LQ值與1也比較接近,仍值得重點關注和扶持。

  中類行業:産值比重較大的天然原油和天然氣開採、精煉石油産品的製造、汽車製造、鋼鐵、基礎化學原料製造、電力生産與供應、航空航太器製造、煤炭開採洗選、植物油加工等值得重點關注。

  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幾點政策建議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策略問題涉及到許多方面,在這裡我們不打算對諸如制度安排、優惠政策、民俗民情、投資力度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只是在上文分析的基礎上,對與結構調整有關的問題提幾點建議。

  (一)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適度降低國有經濟比重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的發展狀況是有目共睹的。2003年,東北國有工業資産佔東北工業(規模以上,國有含控股,下同)的74.4%,産值佔67.5%,利潤佔81.8%,表面上看,國有工業的經營狀況很不錯,但如果把石油開採這一行業撇開看,剩下的國有工業資産佔東北工業的65.8%,産值佔57%,而利潤僅佔16.9%,且主要集中在汽車、電力、石油加工、醫藥、化工等少數幾個行業。國有工業在東北所分佈的37行業中,2003年有14個行業虧損,佔37.8%,有11個行業微利(行業利潤在1億以下),佔29.7%,二者合計,國有工業虧損和微利行業高達67.6%,超過2/3。國有工業在大多數行業效益不佳,但卻佔據了大部分的社會經濟資源,這是東北工業衰退的癥結所在。東北與沿海經濟大省經濟結構方面的最大區別是所有制結構的差異,要調整所有制結構,東北首先就必須加大國有企業的改革力度,使國有經濟的比重降下來。

  (二)積極吸引外資,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 

  就一般規律而言,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還是來自民間。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的情況看,我國以私營企業為代表的民營經濟發展勢頭逐步走強,如果不是受到對外資企業優惠待遇明顯超出內資特別是民營企業這一不公平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的發展步伐還要快得多。即使如此,民營經濟將成為拉動我國經濟自主增長的主要力量這一趨勢不會改變,如果民營經濟發展不起來,振興東北將只能停留在口號上。   

  (三)調整産業結構,發揮區域優勢,扶持重點産業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東北具有區域優勢的産業主要有三類:一是以石油、煤炭、金屬礦開採為代表的資源採掘業;二是以鋼鐵、石油加工、農副食品加工為代表的資源初加工産業;三是以汽車、專用設備製造和醫藥為代表的裝備製造業和部分高技術産業。二、三兩類主要是製造業,也是振興東北的關鍵産業。調整産業結構,應當把扶持發展的重點放在這些産業特別是二、三兩類製造業上。
 
  礦産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因此,第一類産業發展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是如何加強管理,防止盲目開採,避免資源浪費,延長礦山使用壽命。這也是全國採礦業都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二類産業的發展重在加強技術改造,應在提高産品加工深度、精度和檔次上多做文章,以增加産品的附加值,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第三類産業技術含量較高,技術進步較快,工作重點要放在加大研究開發投入、提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含量上,這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對其他目前不具有分工優勢的産業,也要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利用現代技術,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從産業轉換與升級趨勢看,我國汽車製造業有望成為與電子工業並列的主導産業。東北的汽車製造業已具有非常明顯的區域分工優勢,應當將其作為振興東北製造業的重中之重來大力扶持,並在加強相關産業如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鋼鐵、電子、電器器材、橡膠製品、塑膠製品等的配套協作方面多下功夫,力爭在東北形成以汽車整車製造為龍頭,其他多個零配件産業為龍身的汽車産業群。   

(四)整合區域優勢,避免各自為戰

  東三省具有各自的發展優勢,如黑龍江以油氣為代表的資源産業優勢明顯,吉林汽車製造業競爭力強,遼寧則在礦産資源和製造業上都具有一定優勢。但三省也有各自的薄弱環節。在東北振興過程中,東三省應當樹立全局觀念,揚長避短,整合區域優勢,搞好分工協作,避免各自為戰,防止重復建設和産業結構趨同。

來源:《中國經貿導刊》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